读古人128.枭雄丞相曹操
(2016-04-08 06:16:59)
标签:
历史笔记《资治通鉴》 |
【将相篇之三十九读文】
原文:操父嵩,为中常侍曹腾养子,不能审其生出本末,或云夏侯氏子也。操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世人未之奇也,唯太尉桥玄及南阳何颐异焉。玄谓操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颐见操,叹曰:“汉家将亡,安天下者,必此人也。”玄谓操曰:“君未有名,可交许子将。”子将者,训之从子劭也,好人伦,多所赏识,与从兄靖俱有高名,好共核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尝为郡功曹,府中闻之,莫不改操饰行。曹操往造劭而问之曰:“我何如人?”劭鄙其为人,不答。操乃劫之,劭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操大喜而去。(《资治通鉴》第58卷)
译文:汉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曹操的父亲曹嵩,是中常侍曹腾的养子,他原来的姓氏已无法确定,据传为夏侯氏的后代。曹操自小为人机警,有谋略善权术,并喜欢行侠仗义,行为放荡,不大受传统礼教的约束,不经营家产正业。因此,当时人认为他并无什么过人之处。唯有太尉桥玄和南阳人何颐很器重他。桥玄对他说:“天下即将大乱,不是名高一世的杰出人才,不能拯救。能够平息这场大乱的人,恐怕就是你了。”何颐看到曹操后叹息说:“汉朝的统治就要灭亡,能够重新安定天下的,一定是此人。”桥玄向曹操建议说:“你在世上尚无名气,可以与许子将结交。”许子将就是许训的侄子许劭,许劭善于待人接物,能够辨别人的品行和能力,与他的堂兄许靖都有很高的名望。两人喜欢一起评论本地的知名人士,并根据这些人士的所作所为,逐月更改评语和排列顺序,为此,汝南人称之为“月旦评”。许劭曾经担任过郡府中管理人事的功曹,当时府中上下官员听说许劭任职的消息后,都努力改善自己的操行,以求得到一个较好的评语。曹操前去拜访许劭,并征求他对自己的评价,问道:“我是一个怎么样的人呢?”许劭看不起曹操平素的行为,不愿提出评语,故闭口不答。曹操加以威胁,许劭才说:“你在天下太平时可以成为一个能臣,在天下不安定时则会成为一个奸雄。”曹操听后,大喜而归。
简介:曹操(公元155—220年),即魏武帝。汉献帝时丞相。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谯(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在镇压黄巾起义中起家,官渡之战大破世族军阀袁绍后,统一了中国北部,推动了北方农业生产的发展。精通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著《蒿里行》、《观沧海》等诗篇。
【读后随笔】
对曹操评价,历来贬意甚多。曹操是一位历史名人,其父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曹嵩的生父姓什么不得而知,所以曹操也不一定姓曹。曹操从小就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有评语说:“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未经“治世”,不可能成为“能臣”;时逢“乱世”,便可断定为“奸雄”。
这个“奸雄”评语,是贬还是褒,自有不同解读。不过,从本意上讲还属贬意。但对于少年时期的曹操来说,听后并不反感,却是“大喜而去”。看来,曹操的气量并不狭小,让人感到可爱。不过,纵观曹操的一生,尽管有“奸雄”之嫌,但确属“能臣”,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代历史伟人。准确地说,他不是“乱世奸雄”,而是乱世所造就出来的枭雄。
枭雄,骁悍雄杰之人,犹言雄长、魁首,多指强横有野心者。有言道:“枭,恶鸟也;雄,强也,言操如恶鸟之强也。”曹操早年的引路人桥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事实表明曹操正是乱世中的“能安之者”,谓之枭雄丞相并不为过。
一代安世枭雄的曹丞相,文治武功,卓绝于世。他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东汉末年豪强割据,天下大乱,人民苦不堪言的情况下,他“唯才是举”,广揽人才,通过艰苦的兼并战争,统一了北方,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北方的安定和发展。创立魏国后,他打击豪强兼并,废除两汉租赋制度,实行屯田制度,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使黄河流域的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并为以后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些都是曹操对中国历史发展作出的贡献,不可抹杀。
史书对曹操有这样的记载:(魏文帝黄初元年即公元220年)春,正月,武王至洛阳;庚子,甍。王知人善察,难眩以伪。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与敌对陈,意思安闲,如不欲战然;及至决仉乘胜,气势盈溢。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用法峻急,有犯必戮,或对之流涕,然终无所赦。雅性节俭,不好华丽。敌能芟刈群雄,几乎海内。(《资治通鉴》第69卷)
其实,这段记载是司马光对曹操去世后的定论。其译意是,魏王曹操知人善任,善于洞察别人,很难被假象所迷惑;能够发掘和提拔有特殊才能的人,不论地位多么低下,都按照才能加以任用,使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和敌人对阵时,他仪态安祥,似乎不愿意打仗;可是一旦制定好策略,向敌人发动攻击,便气势充沛,斗志昂扬。对有功的将士和官吏,赏赐时不吝千金;而对没有功却希望受到赏赐的人,则分文不给。执法时严峻急切,违法的一定加以惩罚,有时对犯罪的人伤心落泪,也不加赦免。生活俭朴,不崇尚富丽奢华。报以能够消灭各个强大的割据势力,几乎统一全国。
曹操不仅武功卓著,而且是个很有造诣的文学大家。在他的带动下,形成了中国文学史上成就卓著的建安文学。曹操的文学以诗歌更为突出。据资料记载,他的诗歌可分三大类:与时事关联的作品有《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步出夏门行》等;以表达理想为主的诗歌有《度关山》、《对酒》、《短歌行》等;游仙诗有《气出唱》、《秋胡行》等。曹操的作品,现存其创作的乐府诗20余首,较完整的散文有40多篇。他的诗歌和散文,开启并代表了文学史上的“建安风骨”之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