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句127.快刀斩乱麻
(2016-04-07 06:49:04)
标签:
文化历史笔记《资治通鉴》 |
【成语源之四十七读文】
梁武帝大同元年(公元535年)
原文:洋内明决而外如不慧,兄弟及众人皆嗤鄙之;独欢异之,谓长史薛淑曰:“此儿识虑过吾。”幼时,欢尝欲观诸子意识,使各治乱丝,洋独抽刀斩之,曰:“乱者必斩!”(《资治通鉴》第157卷)
译文:高洋内心精明果敢,但从表面上看却似乎有点笨拙,他的几位兄弟和别的人都很看不起他。只有高欢一人对他特别看重。高欢对长史薛淑讲:“这孩子的见识超过了我。”在高洋年幼的时候,高欢想考察几个儿子的能力,便让他们各自清理一团乱丝,高洋一人与众不同,拔出刀来果断地将面前缠绕成一团的乱丝砍为数段,说:“凡是乱丝就该一刀斩断!”
句释:“快刀斩乱麻”,比喻以果断迅捷的手段,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
【读后随笔】
高洋(529—559) 即北齐文宣帝。渤海(今河北)人。公元550年建立北齐,在位九年。东魏时封齐王,后代魏自立,改元天保。
高洋是东魏丞相高欢之次子,做事果断凶残。在他年幼时,其父以治理乱麻与武装演习考验他,他与众不同。理乱麻时,他认为理不清,用刀斩断了事。演习中,他以假为真,差点将别人杀死。高欢为此而高兴,看到自己后继有人。在弟兄几人中,高洋虽然外貌不扬,但本事过人,这大概是成大事者所不可缺少的素质吧。高洋果断可嘉,但残忍不可取。在他执政后期,常常以杀人为乐,残忍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留下了残暴的骂名。
“快刀斩乱麻”是句成语,一般都认为它源于近代,常常引用巴金在《谈<</span>灭亡>》中的话:“自己一直在两者之间不停地碰来撞去,而终于不能用快刀斩乱麻的办法一下子彻底解决。”诚然,这里有“快刀斩乱麻”之说。但这一成语之源远不止近代,完全可以追溯至东魏:“欢尝欲观诸子意识,使各治乱丝,洋抽刀斩之,曰:‘乱者必斩!’”亦可称之为“快刀斩乱麻”。
现在比喻以果断迅捷的手段,解决错综复杂的问题,就叫“快刀斩乱麻”。这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在你心灰意冷、以为“山重水复疑无路”之际,不妨运用快刀斩乱麻方法,抛开一切问题的细节,用极为简单的办法对待理不清的问题,往往会引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无独有偶。相传,古波斯的戈蒂亚斯王系了一个“结”,叫“戈蒂恩结”。他声称,如果有谁能解开这个结,就有能力统治小亚细亚。很多人跃跃一试,都无法解开。亚力山大大帝闻讯赶来,他略一观察,便以自己的行事规则,拔出佩剑,把这个结砍为两段,从而解开了保留数百年的难解之结。这种最简单、最果断的方法,常常能帮助人打开智穷虑竭的迷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