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人126.中兴将军马武
(2016-04-02 07:48:57)
标签:
历史笔记《资治通鉴》 |
【将相篇之三十七读文】
原文:帝思中兴功臣,乃图画二十八将于南宫云台,以邓禹为首,次马成、吴汉、王粱、贾复、陈俊、耿弇、杜茂、寇恂、傅俊、岑彭、坚镡、冯异、王霸、朱祜、任光、祭遵、李忠、景丹、万修、盖延、邳肜、铫期、刘植、耿纯、臧宫、马武、刘隆;又益以王常、李通、窦融、卓茂,合三十二人。马援以椒房之亲,独不与焉。(《资治通鉴》第44卷)
译文:汉明帝永平三年(公元60年),明帝怀念创立东汉中兴大业的功臣,于是在南宫云台画上二十八位将领的肖像。邓禹居第一位,以下是马成、吴汉、王粱、贾复、陈俊、耿弇、杜茂、寇恂、傅俊、岑彭、坚镡、冯异、王霸、朱祜、任光、祭遵、李忠、景丹、万修、盖延、邳肜、铫期、刘植、耿纯、臧宫、马武、刘隆。又增补王常、李通、窦融、卓茂,共计三十二人。因为马援是皇后之父,所以唯独他不在其内。
简介:马武(?—61年),东汉初名将。南阳湖阳(今河南唐河西南)人,字子张。新莽末,参加绿林起义军。后归刘秀,参与镇压河北尤来、五幡等农民军。刘秀即位后,他任侍中、骑都尉,封山都侯;与虎牙将军盖延等,击败刘永、庞萌等地方割据势力,后封扬虚侯。曾率军镇压武陵蛮和羌人。永平四年(公元61年)病卒。
【读后随笔】
看了功臣榜,28将中的倒数第二位就是马武。马武其人,《资治通鉴》中没有详细记载,为人也并非熟知,尽管排行在后,但仍然可以看得出,他是东汉初期的大功臣之一。
马武一生,战功累累。东汉政权建立前,他参加昆阳之战,大破王莽军,拜振武将军。后跟随刘秀北击尤来、五幡等农民军,常为军锋,力战无前。建武元年(公元25年)刘秀称帝后,建立东汉政权,他任侍中、骑都尉,由于屡建战功,封为山都侯。还与虎牙将盖延讨刘永,别击数城,拜捕虏将。尔后,讨叛将庞萌,遣7将军入陇,击退追兵,杀敌数千。尤其是建武二十五年以来,以中郎将率兵平定武陵蛮夷之叛,又率兵4万平定西羌之叛。这时,为他增封食邑700户,共食1800户。
马武还有传奇的军中故事。人们亲切称赞这位中兴功臣为“牛将军”。请看《健康》杂志2006年第8期上刊登崔陟的撰文,题目是《将军爱牛别有情》。下面摘录一节《抱小牛犊抱成大力士》:
马武将军是东汉的开国元勋,和光武帝刘秀是患难兄弟。他武艺高强,作战勇敢,立下了赫赫战功。他嫉恶如仇,对于奸佞小人绝对是眼里不揉沙子。可谁也没有料到马武还是一个感情很细腻的人。他有一只铜铸的小牛,经常在手里把玩,已变得锃光瓦壳。马武对牛为什么有这么深的感情,那还得从他少年时候说起。
马武出身寒苦,家住在河南一个叫八里沟的地方,十岁一过就去给人家放牛。八里沟是一道长八里的山沟,一道清泉从沟里流过。马武和穷伙伴们就在沟边放牛,闲暇时拾些柴禾回家,真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啊。日久天长,马武发现沟这边的草已经被吃得差不多了,沟那边还是葱绿一片,他对伙伴们说:“咱们不如把牛放到那边去,让它们吃个够,怎么样?”伙伴们都摇摇头不同意。为什么,别看眼前是一条沟,可是水流湍急而且很深,沟底还净是大大小小的石头,人倒是能过去,牛可没那么机灵,万一有个闪失怎么向东家交代啊!
马武滿不在乎地说:“咱们把牛抱过去下就得啦!”说来也巧,大家伙儿的牛都是牛犊,不过五六十斤,可对于十来岁的穷孩子来说,抱起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伙伴们都不赞同,有的还说风凉话。马武可不管这些,绾起裤腿儿把牛牵到沟边,一运气竟把牛犊抱了起来,甩掉鞋就下了沟。牛犊子可是不轻,脚下又是水又是石头磕磕绊绊的,马武不禁摇晃起来。有的伙伴儿就喊了:“别逞能了,快放下吧!”马武才不听呢,晃晃悠悠咬着牙愣是把牛犊子抱到了对岸。小牛犊子可乐了,四蹄一落地就吃开了青草,马武可累瘫了,倒在地上缓了半天。
说来也怪,沟对面的草挺特别的,只有三寸来高,叶子不太长可是宽宽的,不开花不结果,却有一个穗子。说它像狗尾巴草吧,又没那么高大。马武也不管它叫什么名字,反正牛犊子爱吃就行。
打这以后,马武天天都把牛犊子抱过沟去,慢慢地他感觉不那么吃力了。那牛犊子可是得意了,每天都有足够的青草吃,吃足了就到沟喝水,不时地朝别的牛“哞”地叫上几声,那意思是你们也过来啊!后来马武去拜师学武艺,老师要试试他的力气,叫他去举石锁。没想到那最大号的,他也很轻松地就举了起来。老师很惊奇地问他怎么练的,他也说不上来。其实,那是因为马武每天坚持抱牛犊子的缘故。您想,坚持每天抱,那也是一种锻炼啊。更何况,那牛犊子每天都在长,重量不断增开加,马武的力气在不知不觉中也跟着长了,他要不成为大力士,那才叫怪事呢!有了力气,再学习武艺,就比别人优越多了。马武又有悟性,一学就会,就这样他成为了一员天下无敌的猛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