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人120.清廉飞将军李广

(2016-03-15 05:35:00)
标签:

历史

笔记

《资治通鉴》


【将相篇之三十一读文】

原文:前将军广与右将军食其军无导,惑失道,后大将军,下及单于战。大将军引还,过幕南,乃遇二将军。大将军使长史责问广、食其失道状,急责广之幕府对簿。广曰:“诸校尉无罪,乃我自失道,吾今自上簿至莫府。”广谓其麾下曰:“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遂引刀自刭。广为人廉,得赏赐辄分其麾下,饮食与士共之,为二千石四十余年,家无余财。猿臂,善射,度不中不发。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士卒不尽食,广不尝食;士以此爱乐为用。及死,一军皆哭;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而右将军独下吏,当死,赎为庶人。(《资治通鉴》第19卷)

译文: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前将军李广与右将军赵食其率领的东路军因没有向导,在沙漠中迷失了道路,所以落到卫青所部的后面,没能赶上与单于的那一战。直到卫青率部班师,才在经过沙漠南部时遇到李、赵二位将军。卫青派长史责问二人迷路的原因,并命李广的幕僚马上到大将军处听候传讯。李广说道:“我的部下没有罪,我现在自己去向大将军请罪。”又对他的部下说:“我从少年时开始,与匈奴进行过大小七十多次战斗,这次好容易有机会跟着大将军直接与匈奴单于作战,而大将军却将我部调到东路,路途本就绕远,且又迷失了道路,难道这不是天意吗?况且我已然六十多岁了,实在不能再去面对那些刀笔小吏!。”于是横刀自刎。李广为人清廉,所得赏赐全部不剩地分给部下,与士兵同吃一锅饭,做了四十多年二千石官,家中却没有多余的财产。他生就一双灵巧有力的臂膀,擅长射箭,无必中把握就不发弓。行军打仗时,在给养困难的情况下,如果发现水源,不等全体士卒都喝过,李广一滴不沾;不等全体士兵都吃饱,李广一口不食。因此,李广部下的将士都乐于受他的驱策。李广一死,全军上下无不痛哭失声;老百姓听到消息后,无论与李广认识与否,也无论是老人还是壮年,无不为之泪下。右将军赵食其一人被交付审判。其罪当死,交纳赎金后贬为平民。

简介:李广(公元前?—前106),西汉名将。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猿臂善射。文帝时,以击匈奴有功封散骑常侍。景帝、武帝时,任陇西、北地等郡太守。元光元年(公元前134)为卫尉。后任右北平太守,先后与匈奴七十余战,以勇敢善战著称,匈奴称之“飞将军”,数年不敢犯界。元狩四年(公元前119),随大将军卫青攻匈奴,以失道被责,自杀。

【读后随笔】

感人的李广先生,敌称“飞将军”,己称“清廉的飞将军”。他从军一生,“家无余财”,令人迷惑不解:难道他光打仗而不领薪水吗?难道他光立战功而没有奖赏吗?查阅李广的收入,虽然没有格外财路,不贪不捞不腐,但他二千石的月薪领了40多年,率兵打仗70余场,屡建奇功、屡得奖赏。那么,他的这些薪水、奖赏哪里去了呢?李广口齿迟钝,从不高调谈论自己和家事,却默默践行当官思民、为将爱兵的理念,常常把薪水救济百姓,把奖赏分给部下。

李广最为感人的是,他在行军打仗中遇到绝粮缺水时,见到了水,士兵们不喝足,他不去喝;见到了饭,士兵们不吃饱,他不去吃。这是图什么、为什么?他一不为己、二不为家,一生清廉,从来不谈论自己家里的生活困难,只求边疆安宁、汉朝强盛。就像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的这次出征,他已年过60,本可安享天年,却要跟随年轻的大将军卫青,再打一次胜仗,再立一次战功。由于这次出征是远在沙漠进行,没有向导,所以导致迷路误期。尽管没有打败仗,但也没有立战功。在李广看来,没立上战功,就是打了败仗。因而横刀自刎,以示赎罪。

李将军虽然“家无余财”,但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当官为将,一定要为民爱兵。李广死后,全军无论上下,无不痛哭失声;老百姓无论老少,无不为之泪下。司马迁在写了李广的事迹后感慨地说:他是“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李广的话语并不多,但他的行为足以为人们所敬服。如此清廉的飞将军,在后世的历史上确实少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