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徐美东
徐美东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9,818
  • 关注人气:48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句112.草庐三顾

(2016-02-22 07:27:23)
标签:

文化

历史

笔记

《资治通鉴》


【成语源之三十二读文】

魏明帝太和元年(公元227年)

原文:先帝不以臣卑下,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资治通鉴》第70)

译文:先皇帝不嫌弃我地位卑,屈尊俯就,三次往草舍相访,向我询问天下形势,使我感激万分,这才答应为先皇帝奔走效命。

句释:“草庐三顾”,比喻求贤若渴或诚心诚意的邀请

【读后随笔】

“草庐三顾”与“茅庐三顾”同一涵义。不过,不同的是,“草庐三顾”是原义,“茅庐三顾”则是变义。后来同为形容求贤若渴的成语,也用来比喻诚心诚意的邀请。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即公元207年,当琅邪人诸葛亮寄居襄阳隆中时,刘备为了请他出山来帮助自己,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当关羽、张飞对此感到不满意时,刘备解释说:“我得到诸葛亮的辅佐,是如鱼得水,希望你们不要再多说了。”刘备以自己的诚意感动了诸葛亮,终于出山了。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刘备的确如鱼得水,在军事上取得了许多胜利。

刘备病逝后,诸葛亮又诚心辅佐刘备之子刘禅继位。在魏明帝太和元年即公元227年,诸葛亮率军驻汉中,准备北上击魏,行前上表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严明赏罚,虚心纳谏。在这篇《出师表》中,还回顾了已过去二十年的“草庐三顾”,表示对先帝刘备的感激,以继承先帝之志,推进先帝之业。

以上是“草庐三顾”的源出,到元、明以后,亦称“茅庐三顾”或“三顾茅庐”。虽有“草”、“茅”之变和前后变换,但原意并未改变。元·无名氏《醉写赤壁赋》一折:“不肯去兰省一朝登北阙,便想这茅庐三顾,臭若兰芳。”元·马致远《荐福碑》一折:“我住着半间儿草舍,再谁承望三顾茅庐。”明·陶宗仪《辍耕录·丘真人》:“岂不闻渭水同车,茅庐三顾之事,奈何山川悬阔,有失躬迎之礼。”姚雪垠《李自成》二十八回:“人家肯屈驾前来,不用咱们三顾茅庐,难道我还不中途相迎,以表诚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