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句106.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2015-12-30 07:13:01)
标签:

文化

历史

笔记

《资治通鉴》


【成语源之二十六读文】

汉光武帝建武三年(公元27年)

原文:帝降玺书劳异曰:“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渑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方论功赏,以答大勋。”(《资治通鉴》第41)

译文:刘秀下诏书慰劳冯异说:“你开始虽然在回谿阪垂下翅膀,但最终能在渑池奋起双翼。可以说早上在东方丢了东西,晚上在西方找回来。正在为你论功行赏,以此报答你卓越的功劳。”

句释:“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去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得到了

【读后随笔】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是汉光武帝刘秀在诏书中说的一句话。汉光武帝建武三年的一天,冯异同赤眉军决战。他挑选精壮的士兵改换服装,穿戴得与赤眉军一样,在路边埋伏下来。第二天,赤眉军一万人攻击冯异正面,冯异出动少数人救援。赤眉军见冯异人少势弱,于是全线进攻冯异,冯异这才发兵同赤眉军决战。到太阳偏西时,赤眉军士气衰弱,路边埋伏的冯异士兵突然杀将出来,因衣服混杂,赤眉军不能辨别谁是自己人,于是惊恐溃散。冯异率军追击,在崤底大败赤眉军,收降赤眉军男女八万人。所以,刘秀以诏书的形式,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作比喻,对冯异取得的胜利表示祝贺。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为成语。东隅:指日出处;桑榆:指日落时所照处。比喻开始在这一方面失去了,最后在另一方面得到了。《梁书·何敬容传》:“君侯宜杜门念失,无有所通……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如此,令明主闻知,尚有冀也。”唐《儿女英雄传》一回:“及至贵妃既死,还瞻顾何来?自然就该王赫斯怒,拨转马头,馘安禄山之首,悬之太白,也还博得个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给天下儿女吐一口气。”

现在,对这一成语的运用,可以多样化。其一,正其意而用之。当失少得多时,用它来褒之。其二,反其意而用之。当失多得少时,用它来贬之。其三,中其意而用之。当得失相当时,用它来平衡之。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中所说的失与收,实际上讲的就是失与得的问题。在生活中,面对得失应该保持一颗平常心。有失有得是正常现象,失去的还会得到,而得到的也可能失去。在得与失之间,只有一线之隔。从某种意义上说,得到了意味着失去了;失去了也意味着得到了。《论语》中记载,有一天楚王出游,遗失了他的弓,下面的人要去找,楚王说:“不必了,我丢掉的弓,我的人民捡到,反正是楚国人得到,又何必去找呢?”孔子听到这件事,感慨地说:“可惜楚王的心还不够大啊!他为什么不讲丢了弓,自然有人捡到,又何必计较是不是楚国人呢?”从这个故事中,也说明,在得失面前心胸要开阔,不以得为喜,不以失为悲,在平常的心态下,从多层面、多角度、多方位去理解“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