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句093.项庄舞剑

(2015-11-20 06:18:29)
标签:

文化

历史

笔记

《资治通鉴》


【成语源之十三读文】

汉高帝元年(公元前206年)

原文: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今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资治通鉴》第9)

译文:这时张良来到军门见樊哙。樊哙说:“今天的事情怎么样了?”张良说:“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用意却常在沛公(刘邦)身上啊。”

句释:“项庄舞剑”,比喻言行并非表面所露之意,实则另有所图

【读后随笔】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源于公元前206年的鸿门(今陕西临潼东北)。楚汉之际,项羽入函谷关,军驻于此地,称之为“项王营”。当时,刘邦亲至鸿门会见项羽。宴会上,范增命项庄舞剑,名为助兴,实则借机杀害刘邦。刘邦的谋士张良见势不妙,赶快将此情传给刘邦的武将樊哙。樊哙得知后,带剑执盾闯入宴会,也出来舞剑,从而保护了刘邦。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虽是一句特定用语,但被后人赋予通用含义,比喻言行并非表面所露之意,实则另有所图。《大马扁》四回:“在康有为之意,志在成各,如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今见成各动也不动,己自愧悔。”梁启超《乐利主义泰斗边沁之学说·边沁之政法论》:“要之边氏著书虽数十种,其宗旨无一不归于乐利主义,如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如常山蛇阵,首尾相应,圆满周遍,盛水不漏,虽谓乐利主义之集大成可也。”

现在常用此语,旨在揭露此为虚而彼为实、行在此而意在彼的行为。揭露这一行为的关键问题,在于准确地把握“舞剑”之“意”,即透过“剑舞”之假象,将“剑杀沛公”之真相大白于天下。在军事斗争中,很多战法、计谋就包含着“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含义。这些战法、计谋往往是先将真实意图隐匿起来,以假象示人,比如“声东击西”、“调虎离山”、“无中生有”、“抛砖引玉”等等。当敌方使用这种诡计时,要及时而准确地揭露其“舞剑”之假象,把握“意在沛公”的本质,有助于掌握战场上的主动权,以达到战而胜之的目的。

说到这里,自然会想起“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之意不在酒”这句话,出自北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应该说,舞剑之意不在舞与醉翁之意不在酒,有某些相似之处,二者都是比喻在做某件事情时,本意不是在于此,而是在于彼。由于项庄舞剑不在舞而是在沛公刘邦;太守欧阳修醉酒不在酒而是在山水美景,因而在运用这两句话时,要注意其中的差异性。一般地说,如果是另有所图中深藏恶意的,便可以用“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作比喻;如果是另有所图中深藏善意的,便可以用“醉翁之意不在酒”作比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