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句082.鸡鸣狗盗

(2015-10-18 05:31:38)
标签:

文化

历史

笔记

《资治通鉴》


【成语源之二读文】

周赧王十七年(公元前298年)

原文:或谓秦王曰:“孟尝君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哉!”秦王乃以楼缓为相,囚孟尝君,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求解于秦王幸姬,姬曰:“愿得君狐白裘,已之秦王,无以应姬求。客有善为狗盗者,入秦藏中,盗狐白裘以献姬。姬乃为之言于王而遣之。王后悔,使追之。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时尚蚤,追者将至,客有善为鸡鸣者,野鸡闻之皆鸣。孟尝君乃得脱归。(《资治通鉴》第3)

译文:有人劝告秦王:“孟尝君做秦国丞相,一定会先照顾齐国而后才考虑秦国,秦国实在危险!”秦王于是仍任楼缓为丞相,囚禁孟尝君,想杀掉他。孟尝君派人向秦王宠爱的姬妾求情,姬妾说:“我希望得到你那件白狐皮袍。”孟尝君确实有件白狐皮袍,但已经献给了秦王,无法满足姬妾的要求。他的幕僚中有个善于狗盗的人,便潜入秦宫藏库,盗出白狐皮袍送给那个姬妾。姬妾于是替孟说情让秦王释放他回国。可是秦王又后悔了,就派人去追。孟尝君急急逃到边关,按照守关制度,要等鸡叫才能放行过客,而这时天色还早。秦王派来追的人马上就到。幸亏孟尝君幕僚中有人善学鸡叫,四野的鸡一听他的叫声都引颈长鸣,孟尝君才得以出关脱身。

句释:“鸡鸣狗盗”,常用以比喻卑微的技能

【读后随笔】

溯源“鸡鸣狗盗”,自然会想到孟尝君。孟尝君何许人也?他叫田文,是战国时齐国贵族。袭其父田婴的封爵,亦称薛公,号孟尝君。此人风流通达,富有智谋,家中好养食客。他曾四处招揽收留各国的游士和有罪出逃的人才,有擅长狗盗的,有会装鸡叫的等等,其门下的食客达几千人。这些食客后来都派上了用场,成了田家的亲信和得力打手。北宋王安石在《读孟尝君传》后说:“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士!”在王安石眼中,孟尝君只不过是那些有微末技能者中的雄杰罢了。看来,做人要做光明磊落的人,何必去做个“鸡鸣狗盗”者。

“鸡鸣狗盗”,从字义上说的是学公鸡打鸣,学狗偷东西,通常用以比喻卑微的技能。一是用以贬称那些有微小技能的人。《汉书·游侠传》:“繇是列国公子,魏有信陵,赵有平原,齐有孟尝,楚有春申,皆借王公之势,竞为游侠,鸡鸣狗盗,无不宾礼。”《东周列国志》一00回:“魏王忽然想着公子无忌,屡次苦苦劝我勅晋鄙进兵,他手下宾客,鸡鸣狗盗甚多,必然是他所为。”一是用以贬称那些挡次不高的事。《儿女英雄传》一七回:“报仇的这桩事,是桩光明磊落、见得天地鬼神的事,何须这等狗盗鸡鸣、遮遮掩掩。”

其实,对“鸡鸣狗盗”一味贬用也是不公平的。“鸡鸣狗盗”者,绝非无智无能之辈。就拿孟尝君来说,他是战国的四公子之一,曾担任齐国相国这一重要职务。据记载,有一年,齐王的夫人死了,孟尝君担心齐王再立的夫人与自己作对,使自己的相国职位保不住。于是,他使出“鸡鸣狗盗”之智,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当时齐王有七位宠妾,个个如花似玉,齐王肯定会从七人中选一位立为夫人。孟尝君命人用上等美玉做了七对耳环,其中一对耳环做得最精致最珍贵,然后把七对耳环献给齐王,齐王很高兴,立刻将耳环赐给了七位宠妾。过几日,孟尝君进宫拜见齐王,发现其中一位美女正带着那对最精致的耳环。回府后,他立即命人起草奏章,劝齐王立那位美女为夫人。齐王接奏,正中心意,立即准奏。那位美女当上夫人后,对孟尝君的拥戴之功感激不尽,并支持孟尝君安稳地做着相国。

古云:“狗盗鸡鸣皆有用”;“家积千金,不如身怀薄技”。在一定条件下,有些层次较低的技能可依据自身特点,发挥自身作用,这是一些高层次技能难以替代的,它们之间可以互为补充,但不应该以高否低。一个人如果只是片面地追求高技能,而忽视小技能,在实际生活中同样会遇到很多解不开的难题。《庄子·列御寇》中记载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位叫朱泙漫的人,用尽千金学习杀龙技巧,这项技术是层次很高的。朱泙漫散尽万贯家财,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甚至连屠鸡杀蛇都不会。有位现代哲学家去修鞋子,修鞋师傅问道:先生,你是干什么的?哲学家告诉是研究哲学的。修鞋师傅又问:哲学是什么?哲学家如实回答。修鞋师傅笑笑说:学会了那么深奥的学问,连修鞋都不会,有什么用?这时哲学家茫然了,因为对一个鞋匠谈论哲学,哲学的分量远不及一根钉鞋的钉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