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句080.“成败得失”

(2015-10-12 06:16:23)
标签:

文化

历史

笔记

《资治通鉴》


原句:成迟败速,失易得难

【警言读文】

公元648年春季,唐太宗写成《帝范》十二篇赐给太子。这可谓是政治遗嘱。在赐《帝范》后,又提了一些要求,最后几句是:

原文:成迟败速者,国也;失易得难者,位也;可不惜哉!可不慎哉! (《资治通鉴》第198)

译文:成功不易败亡可快,是指国家而言;失去容易得之困难,是指帝位而讲;能不珍惜吗!能不谨慎吗!

简释:“成迟败速,失易得难”,意思是,成功不易败亡可快,失去容易得之困难。此句所涉及的是“成败得失”问题。运用此句的意义在于,正确对待成与败、得与失。

【读后随笔】

“成迟败速,失易得难”,可谓千古名言。唐太宗李世民作为封建统治者,他这样总结经验,教育后代,旨在维护自己的李氏天下。但撇开这一点,便可以成为人生奋进的座右铭。从事任何一项工作,都面临一个成败得失的问题。成,总是那么慢;得,总是那么难。可是,一旦所成所得,如果不珍惜、不谨慎,败却那么快,失又是那么容易。所以,你要想在工作中有所作为,就必须正确把握成败得失的演变规律,用你的智慧和力量,去实现你的人生价值。

成败得失是历史发展的永久话题,是每一个单位必须重视的大事,也是每一个人不能逃避的现实。汉·荀悦《汉纪·成帝纪二》:“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明成败兴废,然后知秉要持权,故尚无为也。”《三国志·吴书·步骘传》:“成败得失,皆如所虑,可谓守道见机,好古之士也。”无论是群体还是个体,不懂得成败得失,就不会通晓昨天、今天和明天。就个人而言,固然不能简单地以成败论英雄,但必须知道成迟败速的道理;虽然不能片面地以得失分高低,但必须明白失易得难的规律。

“成迟败速,失易得难”,不失于人生经验之谈。事有成败,物分得失。一般说来,人们喜欢成与得,却不愿意败与失。然而,事实告诉人们,不管是喜欢还是不喜欢,有成有败、有得有失,成败得失相随,是客观现象。多数情况下,成事总是那么慢,败事总是那么快;得到总是那么难,失去总是那么易。尤其令人可怕的是,即便成功了、得到了,也不是一劳永逸的。稍不经意间,成方变成了败方,得者变成了失者。从这意义上说,每个人在“成败得失”面前,都有一个“可不惜哉,可不慎哉”的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