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事075.智家立瑶

(2015-09-24 05:44:14)
标签:

历史

笔记

《资治通鉴》


【周纪篇之二】时间:春秋后期(约公元前五世纪);地点:智氏采邑(今山西运城永济市西北);人物:智果、智宣子、智瑶;古事:智氏大族的宗主智宣子,在族人智果的反对下,立智瑶为自己的继承人,简称“智家立瑶”。

读文

原文:初,智宣子将以瑶为后,智果曰:“不如宵也。瑶之贤于人者五,其不逮者也。美鬓长大则贤,射御足力则贤,伎艺毕给则贤,巧文辩惠则贤,强毅果敢则贤;如是而甚不仁。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弗听。智果别族于太史,为辅氏。(原文见《资治通鉴•周纪一》 公元前403年)

译文:起初,智氏宗主智宣子想确立诸子中的智瑶为继承人,族人智果说:“不如立智宵好。智瑶有超越他人的五项长处,只有一项固有的短处。仪表堂堂是第一项长处,精于骑射是第二项长处,才艺双全是第三项长处,能言善辩是第四项长处,坚毅果敢是第五项长处;唯一短处就是居心不仁。如果他以五项长处来制服别人而做不仁不义的恶事,谁能和他和睦相处?要是真的立智瑶为继承人,那么智氏宗族一定离灭亡不远了。”智宣子置之不理。智果为避免灭族之祸,报经太史注册另立家族,脱离智族姓氏而以辅为氏。

叙事

智果,又称荀果,晋国智氏家族的军师,与宗主智宣子同辈,为智氏六世祖。他为人多智,颇有政治见解,看人看事入木三分。春秋末期,晋国公室衰落,大权被智氏、范氏、中行氏、韩氏、魏氏、赵氏六家卿大夫把持。其中,实力最强的是智家。不过,此时的智家宗主智宣子年纪已老,面临交班接班的问题。智宣子要从诸子中立智瑶为继承人,便征询智果的意见,智果反对并说了上述一番话,但反对无效,智家仍让智瑶当了宗主。智果便与智氏家族分道扬镳,另立宗庙,建立辅氏家族。

读后随笔

魏氏、赵氏、韩氏封侯后,第一件要说的事,是智氏选继承人。原本是“四卿”中最有实力的智氏未能入侯,反倒被淘汰出局。其惨重教训是当年的智宣子选错了接班人。假若智宣子能认真听取族人智果的意见,至少在晋国有可能形成四家为侯的格局。因此,智果述说智瑶的长短优缺,值得回头重温,让后人懂得选人尤其是选继承人,不可简单草率行事,既要看其长处优点,也要看其短处缺点,并在对长短优缺的鉴别中做出正确的判断与选择,千万别选偏、选错,一偏一错即可铸成千古之恨。

金无赤金,人无完人。选人用人,总是要选能人好人,但不是选完美无缺之人。其实,在人世间并不存在纯而又纯的完人。凡人,有长处,也有短处;有优点,也有缺点。这种现象,是正常现象。选人用人,不必拒绝人的短缺,但切不可将那些品质恶劣的人选来重用,即便是出于某种善意、某些感情,那也是一种不可饶恕的罪过。

再看看“智家立瑶”。智果反对,他说:智瑶有五大优点,一大缺点。从智瑶的优点看,洋洋五方面,仪表堂堂、精于骑射、才艺双全、能言善辩、坚毅果敢,可谓无人可比,高人一筹。这些很可能是真实的,没有渗水分,足以担当继承人。从智瑶有缺点看,只有一条:居心不仁。这一条是致命可怕的短处,也是做继承者最忌讳的问题。再把智瑶的优点与缺点放在一起看,问题就更加严重。“夫以其五贤陵人而以不仁行之,其谁能待之?”假若智瑶以自己的优势,去做不仁不义的坏事,还有人敢与他共事么?所以,结论是智瑶不可继位,“若果立瑶也,智宗必灭”。后来的事实表明,智果的看法与分析是正确的。

不过,智果看出了问题,不应该以逃避方式来对待,而应该采取补救的措施,帮助智瑶改正致命的缺点。当然,智宣子作为父亲、作为宗主,均有责任督促智瑶克服短处。常言道:子不教,父之过。智瑶的问题如此严重,不是一天形成的,智宣子理应早发现早纠正。眼下尽管是晚发现,但也不可听之任之。假若,智宣子与智果兄弟俩坐下来好好商量,拿出良策,共同对智瑶进行帮助指教,或许还能改过自新。有人说:坏人本性难改。其实,这是片面的观点。人之坏,不是先天固有,完全可以在后天中改造。即使像智瑶这类人,也有变好的一面。以其之长做有修养之事,治家兴业定会彰显作为。

读文中提到“智果别族于太史,为辅氏”。看来,此间是辅氏之起源,智果是辅氏之始祖。有《百家姓探源》说:辅氏,姬姓,晋之公族也。本荀氏,又食邑于智(今山西永济西北),故又为智氏。智果以智伯刚愎必亡,其宗别为辅氏。有具体记载说:晋国公族大夫姬逝敖,受封于荀邑,改称荀氏,生长子荀林父、次子荀首。公元前590年,晋景公时期,荀首升至中军佐,因功受封采邑智(今山西永济市西北),谥称荀庄子。荀庄子生子荀罃,荀罃为晋国正卿、中军元帅,以采邑为氏,史称智武子,被尊为智氏始祖。到春秋末期,智氏六世祖智申为智氏宗主,史称智宣子。于是,便有后来这样的事件:智宣子立智瑶为继承人,智果便与智氏家族分道扬镳,另立宗庙,建立辅氏家族。

智果另立宗庙、建立辅氏家族,据说是为了避祸而保全智氏家族。应该说,智果当时的这一举动,是颇有远见的,假如没有这一举动,智果必死无疑,很有可能不会有后来的辅氏家族。辅氏为中华稀有的姓氏,从“三家分智”到现在,已有2460多年的历史,分布于江苏、上海、河南等地,全国各地智氏、辅氏宗谱上,多数记载了智果别智为辅这段历史。尽管辅姓人数不多,但在历史上出过不少名人。汉时有辅粮,官拜尚书令;三国时有辅匡,官至蜀国右将军,受封中乡侯;隋唐时有辅公祏,成为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北宋时有辅超,登科后与苏轼同朝为官。

南宋时的辅广,值得特别一提。此位辅姓者,字汉卿,号潜庵,祖籍河北赵州庆源,父亲辅逵,字彦达,有四子,辅广居次子,生于军旅,宋高宗南渡时隶属杨沂中麾下,累立战功。历官左武大夫、邵州防御使,后知泰州。他曾四试不第,始师事“东莱学派”吕祖谦,后又拜师于“晦翁学派”朱熹。与同门黄干交厚,时人称之为“黄辅”。晚年他迁至崇德(今浙江桐乡),遂为崇德人,并在崇德城建“传贻堂”,开门授徒,形成自己的潜庵学派,学者尊为“传贻先生”。潜庵学派一传数传弟子甚多,著名者有董槐、朱鹏飞、余瑞臣、王文贯、汪元春、韩翼甫、刘敬堂、黄震、韩性、黄叔英、陈普、熊禾、韩信同、王冕、董真卿等。著有《诗童子问》、《晦庵先生语录》、《朱子读书法》、《六经集解》、《尚书注》、《四书纂疏》、《论语答问》、《孟子答问》《通鉴集义》等,卒后赠朝奉郎。宋著名文学家葛天民作《寄辅汉卿》诗曰:“忆杀平生辅汉卿,武夷山晨话寒更。不知新岁还家未,白发冲冠有几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