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句059.“置火积薪”

(2015-07-30 05:53:29)
标签:

文化

历史

笔记

《资治通鉴》


原句:置火积薪之下而寝其上,因谓之安

【警言选读文】

公元235年,三国中的魏国打了一些胜仗,初显一派盛明景象。魏明帝便热衷于土木兴建工程,不仅已经兴建了许昌宫,而且还要兴建洛阳宫。王基等一些朝廷大臣纷纷上书表示反对,并用下面一段话劝谏魏明帝:

原文:置火积薪之下而寝其上,因谓之安。今寇贼未殄,猛将拥兵,检之则无以应敌,久之则难以遗后,当盛明之世,不务以除患,若子孙不竞,社稷之忧也。(《资治通鉴》第73)

译文:把火苗放在柴堆下面而睡在其上,还认为是平安。如今贼寇未灭,猛将拥兵自重,限制约束他们就无法应付敌人,长久下去则难以传予子孙,当此国家盛明之时,还不全力除害,如果将来子孙不强,必是国家的忧患。

简释:“置火积薪之下而寝其上,因谓之安”,意思是,把火苗放在柴堆下面而睡在其上,还认为是平安。此句所涉及的是“置火积薪”问题。运用此句的意义在于,警惕潜在的危害。

【读后随笔】

魏明帝曹叡原本是颇有建树的皇帝。他在位期间,指挥曹真、司马懿等人,成功地防御了吴、蜀的多次攻伐,并且平定鲜卑,攻灭公孙渊,使魏国国力大大增强。可是,到他执政后期,危机意识淡化,以为天下太平,便开始大兴土木,大修宫殿,动员民夫30万,公卿皆负土于园中,引起了民力疲困,怨声不绝,大臣多次劝谏而不能听。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置火积薪之下而寝其上,因谓之安”这句话进入了魏明帝的视线。当时借用此话,意在劝谏明帝不要盲目乐观,所处的环境仍然非常危险。

“置火积薪之下而寝其上,因谓之安”早已成为警言,为人所熟知。只要说到“置火积薪”,便知全句文字。其意是把火苗放在柴堆下面而睡在其上,还认为是平安。此言出自贾谊《陈政事疏》。贾谊是西汉初著名的政治家。他曾以此书为蓝本,向汉文帝陈述社会弊端,认为政治局势中有好多问题危及王权统治,应该想办法革除。如果看不到,就像“置火积薪”一样危险。

问答生活经验,在有火苗的柴堆上睡觉,还能安稳么?肯定不会安稳,时刻都有被烧死的危险。“置火积薪”启示人们在政治生活中更要有危机意识。然而,古往今来,确有这样一些人,身在险中不知险,不能正确分析所面临的形势,本来已十分危险,却无动于衷,麻木不仁,甚至高枕无忧。当别人提醒他时,还认为是无中生有、小题大做。当大祸降临后,才如梦初醒,后悔莫及。不论在政治斗争中还是军事斗争中,都会有这种人和事。

其实,在经商活动中也要有这种“置火积薪”的危机感。商场如战场,竞争异常激烈,斗争十分残酷。没有危机意识,注定最后失败属于你。要想避免失败,笑到最后,就必须先人一手,超前发现危机,及时采取措施化解危机。在一些经商高手看来,把“置火积薪”作为座右铭,时刻想到自己是睡在其上,有助于增强做好工作的自觉性,从而更加主动地与强者作正当的竞争,并以高超的竞争艺术去获取胜利。所以说,经商好象是打仗,又不是打仗,毁人之心不可有,但危机之感不可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