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徐美东
徐美东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9,818
  • 关注人气:48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人058.李诵“疢退”皇帝

(2015-07-25 04:57:23)
标签:

历史

笔记

《资治通鉴》


【皇帝之五十八读文】

原文:七月,乙未,制以“积疢未复,其军军国政事,权令皇太子纯勾当。”时内外共疾王叔文党与专恣,上亦恶之;俱文珍屡启上请令太子监国,上固厌倦万机,遂许之。又以太常卿杜黄裳为门下侍郎。左金吾大将军袁滋为中书侍郎,并同平章事。俱文珍等以其旧臣,故引用之。又以郑珣瑜为吏部尚书、高郢为刑部尚书,并罢政事。太子见百官于东朝堂。百宫拜贺;太子涕泣,不答拜。”(《资治通鉴》第236卷)

译文: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乙未(二十八日),顺宗颁布制书称:“由于朕旧病在身,未能康复,军务与国政中的一切施政要务,暂时命令皇太子李纯代为办理。”当时,朝廷内外的官员们都痛恨王叔文的党羽肆意专断,顺宗也憎恶他们。俱文珍屡次启奏顺宗,请求命令皇太子监理国政,顺宗本来对处理日常的纷繁政务就感到厌倦了,于是同意了俱文珍的请求。又任命太常卿杜黄裳为门下侍郎,任命左金吾大将军袁滋为中书侍郎,二人一并同平章事。俱文珍等人认为他们是朝廷的老臣,所以延引启用了他们。还任命郑珣瑜为吏部尚书,任命高郢为刑部尚书,一并免去二人的宰相职务。太子在东朝堂会见百官,百官行礼祝贺;太子哭得泪流满面,没有向百官答礼。”

简介:李诵(公元761806),唐朝第十一代皇帝。唐德宗李适长子,母昭德皇后王氏。公元805年即位,在位仅八个月。即位之后,下令罢免贪酷,减免一些捐税,停止宫市,并筹划从宦官手中夺取兵权。后被迫退位称太上皇,次年病死。谥号“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庙号“顺宗”,是为唐顺宗。

【读后随笔】

只知病退,未听说过疢退。唐顺宗就是一位疢退者。所谓“疢”,就是已有的老疾病。在封建社会,皇帝是终身制,即便有一口气,也不会退出帝位,对于已有的老疾病,更不必退位。然而,顺宗确实让位了,这叫“疢退”。看来,他的退位有些无奈,是身体上的原因加政治上的因素,有人在逼迫他,过去有病不算病,现在老病就是病,不退也得退。

唐顺宗在做皇太子时本来身体就不好。据说,那时他就患有风疾,行动不方便。永贞元年(公元805)正月初一,诸王、亲戚前来宫中向德宗拜年,唯独太子李诵因病不能到来。德宗因此流着眼泪,哀叹自己的身体不好,又关心太子的病情。德宗病逝后,李诵在众大臣逼迫式的拥戴下带病继位。当时,顺宗病得无法讲话,不能处理朝中事务,经常住在宫中,周围挂看帘幕,只有宦官李忠言、牛昭容在顺宗身边侍奉,朝中官员奏请什么事情,顺宗便在帘幕中认可他们的奏请。即便是如此,也无人反对顺宗继位。

李诵带病即位后,任命韦执谊为尚书左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太子侍书、翰林待诏王伾为左散骑常侍,充任翰林学士,以前司功参军、翰林待诏王叔文为起居舍人,充任翰林学士。当时,顺宗患有中风病,口不能言,便把政事委以王伾、王叔文二人,朝臣中柳宗元、刘禹锡等名士也帮助二王议论政事,并针对时弊进行了一些改革。如废除“宫市”、“月进”、“日进”,限制藩镇势力等。这些改革措施激怒了许多人,以俱文珍为首的宦官集团阴谋策动宫廷政变,拥立太子,废除顺宗,逼迫颁发诏书:“积疢未复,其军军国政事,权令皇太子纯勾当。”此时,顺宗的老病是病了,俱文珍等宦官以此为由,不让顺宗再当皇帝了。永贞元年(公元805)八月,顺宗不得不让太子李纯监国,不久又禅位太子,挂名为无权的太上皇。

唐顺宗疢退后,宦官得势,王叔文、王伾被贬逐,王伾死于贬所,王叔文被贬后又赐死。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都被贬为边州司马,所以这一事件被称为“二王八司马”事件。元和元年(公元806)正月十九日,太上皇李诵病情恶化,在兴庆宫去世,享年46岁。同年七月,葬于丰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