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事055.庞勋起义

(2015-07-17 05:34:05)
标签:

历史

笔记

《资治通鉴》


    时间:公元868869年;地点:桂林;人物:庞勋

【义事之十五读文】

原文:唐懿宗咸通九年(公元868年)九月起义片断一:戊午,行及徐城,勋与许佶等乃言于众曰:“吾辈擅归,思见妻子耳。今闻已有密敕下本军,至则支分灭族矣!丈夫与其自投网罗,为天下笑,曷若相与戮力同心,赴蹈汤火,岂徒脱祸,兼富贵可求!况城中将士皆吾辈父兄子弟,吾辈一唱于外,彼必响应于内矣。然后遵王侍中故事,五十万赏钱,可翘足待也!”众皆呼跃称善。(《资治通鉴》第251卷)

唐懿宗咸通十年(公元869年)起义片断二:夏,四月,壬辰,勋杀彦曾及监军张谨、宣慰使仇大夫,僚佐焦璐、温庭皓,并其亲属、宾客、仆妾皆死;断淮南监军郭厚本、都押衙李湘手足,以示康承训军。勋乃集众扬言曰:“勋始望国恩,庶全臣节;今日之事,前志已乖,自此,勋与诸君真反者也,当扫境内之兵,戮力同心,转败为功耳。”众皆称善。(《资治通鉴》第251卷)

译文:戊午(二十八日),庞勋等行至徐城县,决定与官府彻底翻脸,庞勋率许佶等人对部众宣称:“我辈擅自归来,是因为思念妻儿,日夜想和他们相见啊。今天听说,已有皇帝的密敕下到了徐州军府,到徐州我们将被肢解灭族!大丈夫与其自投网罗,为天下人所笑,还不如大家同心协力,赴汤蹈火干一番大事业。这样不仅可以摆脱脱祸,而且可以求得富贵!更何况徐州城内的将士都是我们的父兄子弟,我们在外一声高喊,他们在城内必然响应。然后遵照王智兴侍中过去所做的事去办,五十万缗赏钱,可以翘足以待!”众戍卒听后都欢呼雀跃,拍手称好。

夏季,四月,壬辰(初五),庞勋将崔彦曾及宦官张道谨、宣慰使仇大夫,崔彦曾的僚佐焦璐、温庭皓,以及他们的亲属、宾客、奴婢等全部处死;又将淮南宦官监军郭厚本、都押衙李湘的手足砍断,以示给康承训率领的官军看。庞勋于是集合部众大声宣称说:“我庞勋起初希望得到国家的恩典,获得节度使的符节旌旗,或许可以为唐朝保全臣节;今天的事已经很清楚,我原先的希望已完全落空。从此以后,我与诸位是真造反了。这就应当收集徐州全境的军队,戮力同心去与官军拼斗,转败为胜,才是我们的活路。”众人听后,都拍手称好。

【起义印记】

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七月,驻守桂州(今广西桂林)的徐州、泗州兵八百人,因久戍不能归乡,由许佶等发难,怒杀都将,拥庞勋为首北归。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桂州戍卒按规定三年一换,可他们八百人居然远戍六年,却不替换,仍无还乡希望。戍卒对此极为不满,都虞侯许佶、军校赵可立等人借此引领哗变,杀了监视他们的军官,推举颇有人望的粮料判官庞勋为主,劫了仓库,北向老家打回去。

庞勋出身于中下级军官,被推举为桂州起事首领后,他率领八百戍卒经湖南、浙西,入淮南,沿路州县毫无阻挡之力。因反抗朝廷军镇压,庞勋彻底撕去与唐廷之间的一层面纱,发动起义。这一年(公元868年)九月,庞勋对全体部众发表了第一次精彩的起义鼓动演讲,博得大多数戍卒的响应称好。(见以上起义第一片断)同时对赵武等十二名动摇分子,果断地采取了处置措施。十月,他们攻克宿州(今安徽宿县),一日内参加者数千人,庞勋自称“兵马留后”,大量募兵,扩充队伍。随后,占彭城(今江苏徐州),囚徐泗观察使崔彦曾等。由于庞勋的起义措施得民心,所以农民父遣其子、妻勉其夫,纷起参加,远近小规模起义军也来汇合,队伍迅速扩大至二十多万人。占有今山东南部、安徽江苏北部广大地区。这不仅是数量的增加,尤其重要的是,队伍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从单纯的戍卒暴动,变成了更大范围的农民起义。

次年(公元869年)二月,庞勋义军在淮口歼灭唐军三万,乘胜围寿州(今安徽寿县),截断江淮通道。由于起义军在胜利面前,骄傲自负,麻痹大意,被唐将康承训用沙陀骑兵挫败。四月,庞勋第二次向全体部众发表了精彩的起义鼓动演讲,博得部众称好。(见以上起义第二片断)在演讲中,庞勋号召大家“戮力同心,转败为功”。随之,许佶等人推庞勋为天册将军。不久,起义军在丰县击溃唐军数万。后因守宿州的唐降将张玄稔叛变,宿州、徐州相继失守,彭城陷落,守将许佶等人战死。庞勋反攻宿州失利。九月,他在涣水边作战牺牲。部将吴迥坚守濠州半年,十月间突围战死。余部继续斗争,后参加黄巢起义。

庞勋起义即桂林戍兵起义,对千疮百孔的唐王朝来说,是非常沉重的一击。因为这次起义发生在军队中,说明性质很严重。一个国家机器出了问题,反映在上层建筑,冲击着经济基础,其后果难以想象。同时,也揭示出这次起义与以往起义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其主要特点之一,先内后外,即先在军内戍兵起事,然后走向社会,与农民结合,变成了农民起义。它的另一个主要特点是,先小后大,即从反对久戍违约出发,与整个封建制度联系,变成了反对唐王朝的斗争。虽然最终失败,但其深远的影响犹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