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人049.陈霸先“俭素”皇帝
(2015-06-28 06:57:05)
标签:
历史笔记《资治通鉴》 |
【皇帝之四十九读文】
原文:上临戎制胜,英谋独运,而为政务崇宽简,非军旅急务,不轻调发。性俭素,常膳不过数品,私宴用瓦器、蚌盘,淆核充事而已,后宫无金翠之饰,不设女乐。(《资治通鉴》第167卷)
译文:陈武帝永定三年(公元559年),陈武帝每临军机大事都能确定破敌制胜之道,英勇善谋,独出心裁,而处理政务则崇尚宽和简朴,如不是军旅急务,一般不轻易调动军队。他天性节俭朴素,平常膳食只有几样菜而已,私人宴会用瓦器、饰以蚌壳的木盘,酒菜足够应付也就行了。后宫的妃子、宫女没有披金带翠的服饰,也不设女乐。
简介:陈霸先(公元503—559年),南朝陈开国皇帝。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人。公元557—559年在位,太清三年(公元549年)在始兴(今广东韶关西南)起兵,受湘东王绎节制,与王僧辩会合,讨灭侯景,任征虏将军。西魏破江陵,梁元帝被杀,他与王僧辩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奉萧方智为梁王、太宰。天成元年(公元555年)王僧辩纳北齐扶植的萧渊明为帝,他又袭杀王僧辩,立萧方智为帝,陈永定元年(公元557年)受禅即位,在位三年。谥号“武皇帝”,庙号“高祖”,史称陈武帝。
【读后随笔】
经过侯景之乱和西魏破江陵之役后,南朝几乎完全垮了。然而,陈霸先力挽狂澜,奋起抗击,稳住了江南的半壁江山,使南朝延长了30多年。陈霸先虽然建立的是陈朝小国,所占领的地盘也只是长江中下游的江南,但仍然是一个颇有作为的历史人物。后人对陈武帝陈霸先的评价是颇高的。在军事上,陈武帝“临戎制胜,英谋独运”,意即英勇善谋,独出心裁;在政务上,陈武帝“崇宽简”,顾大局,“非军旅急务,不轻调发”;在生活上,陈武帝“性俭素,常膳不过数品,私宴用瓦器、蚌盘,淆核充事而已”,即平时膳食都很简单;他的妃子、宫女没有披金带翠的服饰,也不设女乐。
陈霸先在即位之前,是一位威震京师的将领。他机智勇敢,屡建战功。他的最大特点是不怕艰苦,常常在艰苦的条件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好的战绩。以“荷叶裹饭”为例,不仅创造了一道战场美食,而且对这场战争的胜利起至关重要作用。
梁太平元年(公元556年)六月初一,北齐军偷偷来到城东北的钟山;初四,进至城北的幕府山;初九,到了玄武湖西北。从进军的日程和到达的地点看,北齐军是从建康西南方面进军,逐渐到达城南、城东南,折而向北,到达城东北、城北,采取包围的策略,而且进展相当顺利,一直处于主动地位。后梁军进展不顺,处于被动地位,而且南、东、北三面被围,只有西面有通路,可又被长江隔阻。当时,梁军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时四方雍隔,粮运不至,建康户口流散,征求无所”。当陈霸先捕捉到战机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解决吃饭问题,调剂好伙食。当有人“馈米三千斛、鸭千头”时,陈霸先要求伙夫们把这顿饭做好,让士兵们吃得更可口一些。于是把米、鸭与荷叶联系在一起,做出了“荷叶裹饭”。
“荷叶裹饭”居然也产生了战斗力。同年的六月十二日拂晓,让士兵们吃好之后,在陈霸先的亲领下,从幕府山出发,个个猛打猛冲、英勇作战。在众将领的配合下,北齐军前后受敌,大败溃散。后梁军擒获萧轨等敌将46人,杀死敌兵不计其数。据记载,北齐兵被打得有逃窜到长江边的,用芦苇扎成筏子想渡江,但到江中心苇筏就被水冲散,士兵也纷纷落入水中,“流尸至京口,翳水弥岸”,只有两位将领生还。
陈霸先获此胜仗,威震朝廷。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八月,他晋位太傅,加黄钺,剑履土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并给羽葆鼓吹一部;九月,又晋位相国,总百揆,封十郡为陈公,备九锡之礼,位在诸侯之上;十月,晋爵为王,以会稽、晋陵、豫章等十郡益封陈国,共为二十郡。又过几日,粱敬帝萧方智被迫“禅位”,陈霸先即位称帝,建立陈朝。
陈霸先虽然当了皇帝,但仍然保持“俭素”本色,奔波于朝政大业。朝廷上下都反映陈武帝即位后没有过过一天舒心安稳的日子。他在位三年,做了三个方面的事,一是修订法律条令,二是平定内部叛乱,三是抵御他国入侵。不断的忧患和战争,使陈霸先精疲力竭。陈永定三年(公元559)六月,陈霸先终于一病不起,半个月后去世,时年57岁。葬于万安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