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人042.刘彧“猜忌”皇帝

(2015-06-07 06:05:46)
标签:

历史

笔记

《资治通鉴》

【皇帝之四十二读文】

原文:初,上为诸王,宽和有令誉,独为世祖所亲。即位之初,义嘉之党多蒙全宥,随才引用,有如旧臣。及晚年,更猜忌忍虐,好鬼神,多忌讳,言语、文书,有祸败、凶丧及疑似之言应回避者数百千品,有犯必加罪戮。改“脶”字为“胍”,以其似祸字故也。左右忤意,往往有刳斫者。(《资治通鉴》第133卷)

译文:宋明帝泰始七年(公元471年)初,明帝还是亲王时,性情宽厚平和,有良好的声誉,只有他深受孝武帝刘骏的宠爱。即位初年,对拥护寻阳政权的官员,大多数都留住他们的性命,加以原谅,而且按照各人的才干,分别任用,像对旧有臣下一样对待。到了晚年,却猜疑、嫉妒、残忍、暴虐,迷信鬼神巫术,忌讳多端。无论言论、文书,对祸、败、凶、丧以及类似的话和字有成百上千条,都加以回避,如有冒犯,一定加以惩罚和诛杀。把“脶”改成“胍”,因为“脶”看起来象“祸”字。左右官员只要触犯禁忌,常常有被挖心或剖出五脏的人。

简介:刘彧(公元439—472年),南朝刘宋第七代皇帝。字休炳,小字荣期。宋文帝刘义隆第十一子,母沈婕妤。初封淮阳王,宋元嘉二十九年(公元452年)改封湘东王。公元465年即位,在位近八年。谥号“明皇帝”,庙号“太宗”,是为宋明帝。

【读后随笔】

刘彧在刘子业为帝时,受尽了欺凌,心怀极度不满。然而,当他自己坐稳了皇帝后,未能从中汲取教训,反而步刘子业后尘,成了一位人格扭曲的“猜忌”变态皇帝。他贪图享乐,迷信鬼神,残忍多忌,滥杀大臣。就说禁忌就有百千种,违犯者必须加以惩罚,重者还要挖人心肝。因此,朝廷大臣、将军该说的不说,该写的不写,该做的不做,担心犯忌,人人自危。

据传,尚书右丞江谧有一次讲话不慎说了“白门”二字,触犯了刘彧的禁忌。所谓“白门”就是“宣阳门”。因为刘彧特别忌讳“白”,说有“白”的字是很不吉利的。所以一听到江谧说“白门”刘彧脸色骤变,厉声斥责:“白你家的门!”吓得江谧跪在地上,一个劲磕头谢罪。过了好长时间刘彧才算稍解怒气,令江谧离去。皇宫内的禁忌尤其琐碎繁多,像移动床帐、整修墙壁这样的小事,刘彧都要先让文士作文词祭祀土神,像搞大型祭祀一样,小心翼冀,毕恭毕敬。

宋明帝刘彧不仅忌事,而且忌人。他即皇帝位以后,大凡能力强、功劳大、声威高的人,几乎都成了他刀下之鬼。特别是他到了生命的后期,为清除危害或威胁幼子继位的人物,先在兄弟辈里进行大清洗,凡是有点能力的,都统统铲除、一个不留。只有刘休范因人品低劣,才能平庸,不为他所忌患,故得以保全性命。针对宋明帝这一丑恶行经,南朝梁史学家裴子野评论说:“太宗保字螟蛉,剿拉同气,既迷在原之天属,识父子之自然。宋德告终,非天废也。”(见《资治通鉴》第133卷)明帝为了他的养子,却屠杀无辜的同胞兄弟,的确是昏庸无道之极,刘宋统治的灭亡不可避免。

刘彧忌事、忌人,更是忌死。他怕听到死,也不让别人说死。然而,客观事实是无情的。越是忌死,往往死到临头。宋泰豫元年(公元472年)四月十七日,刘彧病危,当晚就死去,终年34岁,葬于高宁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