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人023.刘祜“不德”皇帝

(2015-04-11 07:00:19)
标签:

历史

笔记

《资治通鉴》

【皇帝之二十三读文】

原文:帝少号聪明,故邓太后立之。及长,多不德,稍不可太后意;帝乳母王圣知之。太后徵济北王、河间王子诣京师;河间王子翼,美容仪,太后奇之,以为平原怀王后,留京师。王圣见太后久不归政,虑有废置,常与中黄门李闰、江京候伺左右,共毁短太后于帝,帝每怀忿惧。及太后崩,宫人先有受罚者怀怨恚,因诬告太后兄弟悝、弘、阊先从尚书邓访取废帝故事,谋立平原王。帝闻,追怒,令有司奏悝等大逆无道,遂废西平侯广宗、叶侯广德、西华侯忠、阳安侯珍、都乡侯甫德皆为庶人,邓骘以不与谋,但免特进,遣就国;宗族免官归故郡,没入骘等赀财田宅。徒邓访及家属于远郡。郡县迫逼,广宗及忠皆自杀。又徙封骘为罗侯;五月,庚辰,骘与子凤并不食而死。骘从弟河南尹豹、度辽将军舞阳侯遵、将作大匠畅皆自杀;唯广德兄弟以母与阎后同产,得留京师。(《资治通鉴》第50卷)

译文:汉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安帝在幼年时,人们都说他聪明,所以邓太后将他立为皇帝。但等到长大以后,却有很多不好的品质,渐渐不合太后的心意。安帝的奶娘王圣了解这个情况。邓太后曾征召济北王和河间王的儿子们前来京城;其中,河间王的儿子刘翼相貌堂堂,邓太后认为他不同寻常,便让他做平原怀王刘隆的继承人,留在京城。王圣见邓太后久不归还政权,担心安帝会被废黜,经常同中黄门李闰和江京围在安帝身边,一同诋毁太后,安帝每每感到怨愤和恐惧。到邓太后驾崩后,先前因受处罚而怀恨的宫人,便诬告邓太后的兄弟邓悝、邓弘、邓阊曾向尚书邓访索取废黜皇帝的历史档案,策划改立平原王刘翼。安帝听到后,回想往事而大怒,命令有关部门弹劾邓悝等大逆不道,于是废掉西平侯邓广宗、叶侯邓广德、西华侯邓忠、阳安侯邓珍、都乡侯邓甫德的爵位,将他们全部贬为平民;邓骘因不曾参与密谋,只免去特进之衔,遣回封国;邓氏宗亲一律免去官职返回原郡;没收邓骘等人的资财、田地和房产。将邓访及其家属,放逐到边远的郡县。在郡县官员的迫害下,邓广宗和邓忠二人自杀。后又将邓骘改封为罗侯;五月庚辰(初一),邓骘和他的儿子邓凤一同绝食而死。邓骘的堂弟河南尹邓豹、度辽将军舞阳侯邓遵、将作大匠邓畅,全部自杀。唯有邓广德兄弟因母亲与阎皇后是亲姐妹,得以留在京城。

简介:刘祜(公元94—125年),东汉第六代皇帝。父汉章帝清河王刘庆,母左氏。公元107—125年在位,谥号“孝安皇帝”,庙号“恭宗”,史称“汉安帝”。汉安帝13岁继位,当时不具备执政能力,只好由太后邓绥临朝理政。建光元年(121年)邓太后去世,汉安帝开始亲自执政,并无政绩。延光四年(125)三月,安帝在南巡途中死于叶城(今河南叶县)。

【读后随笔】

少时聪明,成年愚蠢。这大概是汉安帝刘祜一生的写照。他13岁即皇位,在位19年。在这19年中,有14年的时间不谋其位,一切政事均由邓太后执掌,所有诏令皆为邓太后所发。建光元年(公元121年),邓太后去世,汉安帝开始亲自执政,这一年他已经27岁了,可谓步入了成年期。在这个年龄段,他应该是一个成熟、理智的人,可以好好履行皇帝的职责。从客观条件上看,东汉王朝经过邓太后16年的治理,“天下复平,岁还丰穰”,这也为他当好皇帝打下了基础。遗憾的是,安帝亲政后却做出了许多蠢事,以愤怒代替理智,盲目惩处外戚,成为一个无情无义的“不德”皇帝。

这里的所谓“不德”,是指汉安帝不讲良心,不分好坏,常常昏庸行事。以上读文中的一幕,足以说明这一点。邓太后是有恩于汉安帝的,在安帝年少无力执政时,临朝理政也有一定的功劳。可是,邓太后的尸骨未寒,汉安帝听信谗言一反常态,不分青红皂白,对邓太后的所作所为统统加以否定,只说过不说功,即便有功也是过;只看姓不看人,凡是姓邓的即便是忠良,也要加以清除。在邓太后死后不到半年的时间内,邓氏一门即使是怀“圣善之德”、结“同心忧国”的,也有7人死于非命,宗族大多免官,不仅邓氏心寒,天下亦为之叫冤。大司农、京兆人朱宠甚至袒露上身,拉着棺材,冒死上疏,为邓氏“无罪遇祸”而鸣不平。最后,安帝有所悔悟,赦免了邓氏的一些子弟,准予他们还归洛阳,并葬邓骘于洛阳北邙山祖坟,遣使祭吊。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这位“不德”皇帝铲除了旧的外戚专权,却建立起新的外戚专权。元初元年(公元114年),阎姬被选入后宫,第二年被立为皇后。安帝亲政后,阎姬的兄弟阎显、阎景、阎耀、阎晏均升为卿、校,掌握京师禁兵。延光元年(公元122年),又改封阎显为荥阳君,阎显、阎景七八岁的儿子甚至都被任命为黄门寺郎。阎皇后很羡慕邓太后的威仪,也想像邓太后那样凌驾于万人之上,所以她千方百计参与政权。一时间,阎氏权势横行朝廷,可是这时的汉安帝并无愤怒,只得惟命是从。当时,司徒杨震上疏谏“政以得贤为本,治以去秽为务”,期望汉安帝“远女子、弃小人”,却惨遭贬斥和打击,直到汉顺帝即位后,才得以平反昭雪。

汉安帝从外戚专权圈套中跳出来又陷进去,并非偶然。俗话说:江山难改,秉性难移。安帝重蹈覆辙,是他所处环境和性格决定的。汉安帝刘祜继承了其父清河王刘庆身处恶境而养成的依赖性格,在邓太后临朝时期,也不可能培养起自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父亲的遗传基因和邓太后的强权造成了安帝的猥琐与依靠。因而在亲政后,他仍然离不开这一思维惰性。由于阎氏专权,安帝对忠臣的谏议“不省”、“不听”,不仅使腐败不堪的朝政得不到纠正,反而使奸恶势力更加猖狂。延光四年(公元125年)三月,汉安帝在南巡途中死于叶城(今河南叶县)。阎姬与她的哥哥阎显经过密谋后宣布,阎姬以太后身份临朝听政,阎显任车骑将军,仪同三司,掌握军政大权。从此,东汉政权更加衰败下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