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句022.“生之用之”

(2015-04-10 05:44:35)
标签:

文化

笔记

《资治通鉴》

原句: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

【警言读文】

公元前178年,贾谊与汉文帝谈到解决百姓温饱问题时,提出要大力发展农桑,反对奢侈风俗。其中讲了下面一段话。文帝被贾谊的话所打动,立即下诏举行“籍田”仪式,并亲自耕作,为臣民做表率。

原文: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资治通鉴》第13卷)

译文:古代有人说:“一个农夫不从事耕作,就有人挨饿;一个女子不去养蚕织布,就有人挨冻。”无论什么东西,生产它都有一定的季节时令,因此用起来不应该没有限制,否则就会供不应求。

简释:“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意思是,无论什么东西,生产它都有一定的季节时令,因此用起来不应该没有限制。此句所涉及的是“生之用之”问题。运用此句的意义在于,告诉人们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读后随笔】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实际上说的是生产与开销的关系问题。生产是有时限的,而开销却无限制。如果只知道无限制的花销,而不重视抓紧有时限的生产,即便积贮的物资再多,也会坐吃山空,“物力必屈”就不可避免。现在可以运用这句话,来认识和处理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一方面要不失时机地发展生产;另一方面要反对无度消费。

消费观是人们对消费所持的态度和看法,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下产生的,同时又对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作用。正确的消费观,其主要表现是根据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经济状况量入为出,实行合理消费,以保证生活水平的稳定和逐步提高;错误的消费观,其明显特征是不顾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国家的经济状况实行过高消费,以至造成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失衡。因此从经济学原理来说,在生产发展允许的限度内适当增加消费是必要的,但不顾生产发展的可能实行“无度”消费则是错误的。

从另一个层面说,社会物质财富是劳动人民血汗的结晶,也不应该“用之无度”。要珍惜劳动人民的血汗,反对奢侈浪费。无论我们的物质生活多么富裕,都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以俭朴为荣,严格要求自己,在致力于创造财富的过程中,使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充实更美好。

《庄子·天下》云:“不侈于后世,不靡于万物,不晖于数度,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的确应该注意,不以奢侈教示后代,切不可浪费万物,用俭约来自我匡正,以便防备世人的急难。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由俭入奢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由奢入俭;由俭入奢人人都可以承受,但由奢入俭却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承受的。人的一生,很少有无度消费的幸运,因为生产是有时限的,总会有拮据的情况,也会有艰难困苦的时候,一旦条件不允许你无度消费,就有可能会误入人生的邪道,这是可怕、危险的现象。因此,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人们要理智地有限度地生活,力戒奢华。即便是很富有,也要从长计议,把富日子当穷日子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