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句021.“知一知二”
(2015-04-07 06:08:12)
标签:
文化笔记《资治通鉴》 |
原句:知其一,未知其二
【警言读文】
公元前202年,汉高帝刘邦问各路列侯、武将:汉胜楚败的原因是什么?高起、王陵等先后发言。刘邦听后,认为他们说得不到位、不全面。所以说了以下一句话:
原文:公知其一,未知其二。(《资治通鉴》第11卷)
译文:你们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啊。
简释:“知其一,未知其二”,意思是,只知道一方面,不知道另一方面。此句所涉及的是“知一知二”问题。运用此句的意义在于,警示人们要全面、深刻了解事物。
【读后随笔】
刘邦的“只知其一,未知其二”,其实在《庄子·天地篇》中就有这样的说法。庄子说:“知其一不知其二,治其内而不治其外。”关于“知一知二”的说法告诉人们,对某件事或某个问题,要全面深刻去认识,不要只知一个方面,而不知它的另一个方面。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整体性和固有的本质,认识和把握每一事物都要力求全面、深刻。否则,就会犯“知一不知二”的错误。
“知其一,未知其二”,从哲学上讲,常常用来说明只知现象,不知本质。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往往是具体的、易变的;本质则是事物自身组成要素之间相对稳定的内在联系,往往较为深刻、丰富。现象是可以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的东西,而本质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东西,只有借助于理性思维才能把握。因此,人们的认识容易停留在表面现象上,只“知其一”,而忽视其内在的本质,“未知其二”。正确的认识是由现象到本质、透过现象把握本质,也就是说从感性到理性,既“知其一”又“知其二”,避免犯“知表不知里”的错误。
《庄子·庚桑楚》云:“学者,学其所不能学也;行者,行其所不能行也;辩者,辩其所不能辩也。知止乎其所不能知,至矣;若有不即是者,天钧败之。”意思是说,学习的人,想学他不能学到的东西;实行的人,想做他不能做到的事情;辩论的人,想辩他不能辩论的问题。知识的探求止于他所不知的境域,这就是达到最高的境界;假若不这样做的话,造化就会挫败他。
应该说,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无穷无尽的,而“知一知二”,是最基本的要求。在无穷无尽的知识世界中,如果连“知一知二”都做不到,就很难做到深知真知了。从“知一”到“知二”,是主观对客观的认识过程,也是一个“知止乎其所不能知”的过程,这个过程永远不会完结,因而人们要不停顿地学习、探求、实践。古人云:“学海无边苦作舟”、“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人生斯世,应以苦乐作伴,在不断的学习探索中,对自然、对社会有所感动、有所体悟、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