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事020.开皇之治

(2015-04-03 06:30:25)
标签:

历史

笔记

《资治通鉴》

【治世之九读文】

原文:今率土大同,含生遂性;太平之法,方可流行。凡我臣民,澡身裕德,家家自修,人人克念。兵可立威,不可不戢;刑可助化,不可专行。禁卫九重之余,镇守四方之外,戎旅军器,皆宜停罢。世路既夷,群方无事,武力之子,俱可学经;民间甲伏,悉皆除毁。颁告天下,咸悉此意。(《资治通鉴》第177卷)

译文:如今天下大同,四海一统,黎民百姓得以任情随意,安居乐业;太平盛世的法律制度,也能够得以传布天下。凡我大隋臣民百姓,都要洁身自爱,沐浴德化,家家努力,弘扬德教,人人自觉,克制私欲。军队可以树立国威,但也不能不加以节制;刑罚可以帮助推行教化,但也不能肆意专行。自今以后,除了禁卫京师皇宫和镇守四方重镇要塞的军队之外,其它的军队都要解散,军器物资也一律停止建造或者征用。如今抗拒王命的割据势力已被铲除,天下太平,各方无事,以军旅征伐为业的将帅军人家庭的子弟,都要开始学习经书儒学;民间拥有的兵器刀枪甲仗,要全部予以销毁。可将此诏书颁行于下,使黎民百姓都了解朕偃武修文的意愿。

简况:公元581年至600年,是隋文帝杨坚开皇年间。这期间,隋文帝坚持提倡节俭,发展农业生产,当时人民安居乐业,生活丰实,政治安定,财政、军事实力达到鼎盛时期,史称“开皇之治”。以上,是隋文帝在开皇九年(公元589年),自豪地下了一道振奋天下的诏书,明示臣民知皇恩、领皇意,上下同心开创了太平盛世局面。

【读后随笔】

公元581年,杨坚夺取了北周政权,新建隋朝,定都长安,为隋文帝,改元开皇。隋朝建国之初,隋文帝杨坚重用苏威、高熲等谋臣,革旧图新,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方面,采取并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呈现出一派生机和活力,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其结束中国长期分裂的局面、再次实现全国统一奠定了重要基础,还对后来朝代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繁荣阶段的到来创造了必备条件。

隋初之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在确定总体变革目标之后,针对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难点问题,集中力量,果断地处置和解决。主要有以下几点:

整顿混乱币制。当初,北周、北齐官府所铸造的钱币先后共有四种,加上民间私自铸造的钱币,名称和品种很多,轻重也不一样。隋文帝对此深为忧虑,于是下令重新铸造五铢钱。所铸钱的背面、正面、钱身、钱孔的边缘都有凸起的轮廓,每一千枚重四斤二两。完全禁止使用前代古钱和民间私铸钱,在各处关口放置新五铢钱样品,凡发现和样品不符合的钱币,即没收入官予以销毁。从此,隋朝流通的钱币得到统一,民间使用起来非常方便。这一做法,其意义远不只是废除了古币和私人币,而在于五铢钱的统一流通,还促进了以后的工商业发展。

修改烦琐刑律。当初,北周的法令和北齐相比,条文烦琐而不得要领,于是隋文帝下令高熲、郑译以及上柱国杨素、率更令裴政等人重新加以修订。裴政熟悉前代典故,通晓统治制度,于是汇集魏、晋旧律,下迄南齐、南梁各朝各代的因循变革,轻重宽严,取其量刑适当的做法或规定,编订为新律。当时参预修订的有十余人,凡有疑难的地方,都由裴政裁定。新律又称之为《开皇律》,该律废除了枭首、车裂等残酷刑律,只保留律令500条。刑分为死、流、徒、杖、笞5等。并规定只要不是图谋推翻杨氏政权者,不得株连九族。《开皇律》对后世影响也很大。

废除地方三级制。隋初虽然在中央恢复了汉、魏旧制,设三师、三公及五省六部,但在地方机构的设置上废除了州、郡、县三级制。隋前,北周按照州、郡、县三级制,全国有211州、508郡、1124县,“民小官多,十羊九牧”,造成极大的财政浪费。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河南道行台兵部尚书杨尚希上言:“我发现当今郡县多于古代成倍。有的地方不到百里,却同时设置数县;有的户口不满千人,却分别属于两郡管辖。致使郡县属官僚佐冗员众多,国家开支逐年增加;差役吏卒成倍增加,租调收入逐年减少;官吏几乎比黎民百姓还多,十只羊倒有九个牧人。目前应该保留重要的官职而废除闲散的官职,把小的郡县合并成为大的郡县。这样,不但国家不用多耗费粟帛俸禄,选拔官吏也容易得到贤才俊杰。”纳言苏威也请求废郡,隋文帝接受了他们的建议。甲午,隋朝把郡全部都改为州。同时,又合并了一些州县,裁汰了一批冗官,既节省了开支,又有利于政令的推行和畅通,州县两级制也成为后世的定式。

力扭浮艳风气。隋文帝不喜好文章用词华丽,诏令天下公私文书都要写得符合实际情况。泗州刺史司马幼文的文章奏表浮华艳丽,隋文帝把他交付有关部门治罪。治书侍御史赵郡人李谔也因为当时人们撰写文章,文风崇尚轻薄浮华,而上书说:“以前曹魏的三位君主撰写文章崇尚文词优美华丽,忽略治理万民的大道,喜好雕琢词句的小技。下面纷纷起而仿效,遂成一种社会风尚。到了江左东晋和南齐、南梁之时,这种文风的危害达到了极点。人们热衷于追求一韵的新奇,竞逐一字的巧妙。文章连篇累牍,不过是刻划了月亮升起时的景致;作品积案盈箱,也只是描写了风起云飘的情形。世俗以此而互相标榜,朝廷据此来选拔官吏。以擅长雕虫小技求取功名利禄的道路既然已经开通,人们偏爱华丽崇尚轻浮妁文风越发厉害。因此,不论走乡间孩童,还是王公子弟,不是首先学习六十甲子而是首先学习如何做五言诗;对于羲皇、虞舜、夏禹的典藉,伊尹、傅说、周公、孔子的学说,不再关心,未曾入耳。把虚诞放纵当作洒脱高雅,把缘情体物当作功勋劳绩,把有德的硕儒看作古朴迂腐之人,把工于词赋之士当成君子大人。所以文笔日益繁盛,而政治日益动乱。这都走由于统治者抛弃了上古圣贤制定的法式、规则,造作无益于治道的文体来推广使用。如今朝廷虽然颁布了禁绝浮华艳丽文风的诏令,但是我听说一些外州远县,仍然踵袭前代弊风。躬行仁义孝悌者被摈落私门,不加录用;擅长轻簿浮华之雕虫小技者,则被选拔充任官吏,保举荐送朝廷。这都是由于这些州、县的刺史、县令没有执行陛下的诏令。请求陛下普遍派人加以伺察,送御史台推劾活罪。”后来又上书说:“有些士大夫炫耀功绩、出身以谋求进身做官,没有廉耻之心,请求明示其罪,加以黜退,以矫正社会风气。”隋文帝诏令将李谔前后奏言颁布天下。

裁军偃武修文。隋文帝为了稳固统治,开始改造兵制,主张偃武习文。隋初仍沿用西魏、北周以来的兵府制,兵士和家室、土地自成系统,不受土方州县辖制。统一后,战争基本结束,隋文帝对兵府制进行较大改革:所有军人户籍划入当地州县,土地分配和赋役征收与农民一样,只是他们仍军人的职责,受军府管辖。这种兵归于农、兵农合一的形式,既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又加强了政府对军人的控制。隋文帝还下令除边疆和京师守卫军队之外,其它的军队都要解散,军事装备一律停止建造,民间兵器全部销毁;军人子弟应尽力改从学文,把尚武之风转变为习文之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