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句012.“海鱼蝼蚁”
(2015-03-04 06:24:48)
标签:
文化笔记《资治通鉴》 |
原句:海大鱼荡而失水则蝼蚁制焉
【警言读文】
公元前321年,齐国靖郭君田婴打算扩建薛城,一个幕客为劝阻靖郭君放弃这一计划,便以大鱼作比喻说了以下一段话。靖郭君田婴听后,欣然接受了这一意见。
原文:君不闻海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制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长有齐,奚以薛为!苟为失齐,虽隆薛之城到于天,庸足恃乎!(《资治通鉴》第2卷)
译文:您没看到海里的大鱼吗?海网罩不住,鱼钩牵不住,然而一旦离开海水,连小小蚂蚁也可以制它于死地。今天的齐国,就是您的汪洋大海。您能长期掌握住齐国,又要薛城做什么!如果失去齐国大权,即使把薛城的墙砌到天上,也保不住自己啊!
简释:“海大鱼荡而失水则蝼蚁制焉”,意思是,海中的大鱼离开海水,连小小蚂蚁也可以制它于死地。此句所涉及的是“海鱼蝼蚁”问题。运用此句的意义在于,正确处理有势与无势。
【读后随笔】
“海大鱼荡而失水则蝼蚁制焉”,这一“鱼蚁”之说,道出的是有势与无势问题。人生的前行,要善于占有自己的优势,竭力避免自己的劣势。好比一条大鱼占有了海洋,就有自己的自由,就是强者;然而一旦离开海洋,脱离了水,就没有了自己的自由,就是无势者,弱得还不如蝼蚁。从另一层面说,蝼蚁在大鱼面前,也有不可忽视的力量,在一定条件下,即当大鱼“荡而失水”的时候,它会得势而成为强者。
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经营者要善于把握有势与无势。当有势时,要警惕失势,一旦失势就会成为“荡而失水”之鱼;当无势时,也不要过于悲观,事在人为,蝼蚁虽小也有制大鱼于死地的时候,只要努力创造条件,无势者也有机会得势。
在战史上,不少以弱胜强、以小吃大的战例,采用的便是“引鱼失水”的战法。《管子·形势篇》中有相类似的话:“蛟龙,水虫之神者也。乘于水则神立,失于水则神废。”公元29年刘秀的军队与强大的费邑军队作战,费邑固守历下城,无人攻破。于是,刘秀部队制造放弃历下、进攻巨里的假象,将费邑的大部队引出历下,然后凭借有利地势,把失去依托的3万费邑军队团团围住,结果是费邑被俘,其全军覆没。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这是唐代僧玄览的诗句。原是佛门用来比喻人的心胸开阔,有无拘无束的超凡精神状态。从鱼与海的关系上看,告诉人们要善于借助“海阔”这个平台,大显身手。大凡成功者,所走过的历程,多没有离开过自己的优势平台。也就是说,像鱼那样没有离开过海洋而“失水”。常常是利用自己所占有的优势,在海水中搏击。
诚然,由于人的环境、经历、性格不同,属于自己的优势也不尽相同。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更是独特,他把寂寞看成是自己拥有的“海水”,一生难以离开寂寞。他说:“我总是生活在寂寞之中,这种寂寞在青年时代使我感到痛苦,但在我成年时却感到其味无穷。”寂寞是爱因斯坦不可失去的东西,正是寂寞使他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探索思考。在这种情况下,寂寞成为爱因斯坦的优势所在,不占有这样的优势,创造性活动就无法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