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古句010.“诺诺谔谔”

(2015-02-26 07:12:42)
标签:

文化

笔记

《资治通鉴》

原句: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警言读文】

据记载,商鞅在秦国做宰相时,由于制定的法律极为严酷,处决犯人过多,招致很多人怨恨。但没有人当面指出问题,相反还在附和。只有赵良坦然指出商鞅的问题。赵良在说问题之前,用以下一段话作开场白,征得商鞅的同意。

原文: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仆请终日正言无诛,可乎?(《资治通鉴》第2卷)

译文:一千个人唯唯诺诺,不如一个人直言不讳。请允许我全部说出心里的意见,而您不加以怪罪,可以吗?

简释:“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意思是,一千个人唯唯诺诺,不如一个人直言不讳。此句涉及的是“诺诺谔谔”问题。运用此句的意义在于,顺从不如批评。

【读后随笔】

千人唯唯诺诺,不如一人直言不讳。看了这条古语,疑问出来了,而且十分有趣:既然前者不如后者好,为什么在历史上总有一些当权者,那么喜欢“诺诺”而排斥“谔谔”呢?

细想,道理也很简单。“诺诺”的主要出发点,在于维护当权者和本人的既得利益;“谔谔”的显明特征,在于痛触当权者的既得利益。在一些人看来,接受“诺诺”心安理得,听到“谔谔”火冒三丈。

所谓“谔谔”,就是正直的话。《孔子·家语》中云:“汤武以谔谔而昌。”《唐书·张九龄传》有言:“有谔谔诤臣者,其国昌。”欧阳修《祭程相公文》中曰:“公居庙堂有言谔谔。”这三句话的意思是,要兴正直之风,做正直之人,说正直之话。所谓“诺诺”,就是应答顺从,唯唯诺诺。《韩非子·八奸》中道:“人主未命而唯唯,未使而诺诺。”意思是说,君主还没有命令就说“是、是、是”,还没有指使就说“行、行、行”。

如此看来,“诺诺”于国于民有害无益,而“谔谔”则对天下益处甚多。唐太宗时期的大臣孙伏伽,对朝政提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批评意见,太宗竟把价值百万的兰陵公主园赏赐给他。有人说赏赐过分优厚,唐太宗却说:“自我登基以来,大臣没有敢批评朝政的,我厚赏孙伏伽,就是为了鼓励大臣们提意见。”

明智之人,宁可取一人之“谔谔”,也不愿听千人之“诺诺”。从一定意义上说,“谔谔”之言即便是出自少数人之口,但代表的往往是大多数人的利益,有时真理就在他们手里。一个坚持原则、不计个人得失的高明领导者,自然会理智地排斥“诺诺”,而自觉地接受“谔谔”。

当然,不理智的领导者是很难做到取人之“谔谔”的。因为他们常常喜欢被笼罩在别人为他编织的“诺诺”之语的光环之中,俨然像一块顽石,听不进半点“谔谔”之言。与其如此,倒不如做一块海绵,多听听“谔谔”之言,不仅对自己的事业有利,而且对自己的人格修炼不无裨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