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句008.“所利所获”
(2015-02-20 06:57:32)
标签:
文化笔记《资治通鉴》 |
原句:所利不能药其所伤,所获不能补其所亡
【警言读文】
公元前359年,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出现了一片“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的太平景象。商鞅的信誉更高了,而一些靠欺骗过日子的人却目瞪口呆了。由此,司马光发表了下面一番评述:
原文: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所利不能药其所伤,所获不能补其所亡,岂不哀哉!(《资治通鉴》第2卷)
译文:古代成就王道者不欺骗天下,建立霸业者不欺骗四方邻国,善于治国者不欺骗人民,善于治家者不欺骗亲人……以眼前小利难除致命之害,靠一点所得难补根本之失,这岂不令人痛心!
简释:“所利不能药其所伤,所获不能补其所亡”,意思是,以眼前小利难除致命之害,靠一点所得难补根本之失。此句反映的是“所利所获”问题。运用此句的意义在于,不要贪图眼前的小利小得。
【读后随笔】
“所利不能药其所伤,所获不能补其所亡”一语,说的是,以眼前小利解除不了致命之害,靠小小所得弥补不了根本之失。这里,从利与害、得与失的关系中,提出了正确对待“所利”与“所获”的问题。
事有所利,亦有所害;人有所得,亦有所失。利与害、得与失,总是相依而存,相伴而随。视而不见的态度,不正确;无能为力的观点,不可取。在一定的条件下,经过人的主观作用,可以兴利避害、多得少失。不过,权衡利害得失时,切忌因小失大,得不偿失。也就是说,不要被小利小得所迷惑,以至失去长远的根本的利益。
处理利与害、得与失的问题,要讲诚信,不要搞欺骗。从根本上讲,诚信益及八方,欺骗祸害四邻。诚信,是人的立身之本。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是人赖以生存的灵魂。不可否认,诚信者有时得不到相应回报,反而失去甚多,似乎是老实人吃了亏。其实,这种吃亏于人于己有利无害。从长远看,会得到他人的理解和认同。即便是因为讲诚信而招至落败,那也是值得的。同样不可否认,欺骗者有时能使自己得势,似乎是不老实会占大便宜。其实,这种人迟早会吃大亏的,他们可以得势一时,不会得势永远。即便已得势一时,占了一个便宜,那也是“所利不能药其所伤,所获不能补其所亡”,到头来使自己走上毁灭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