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军事094.乌巢之战与里根斯堡空战
(2015-01-21 07:08:31)
标签:
军事笔记《资治通鉴》 |
【古战摘读】乌巢之战
操闻攸来,跣出迎之,抚掌笑曰:“子卿远来,吾事济矣!”既入坐,谓操曰:“袁氏军盛,何以待之?今有几粮乎?”操曰:“尚可支一岁。”攸曰:“无是,更言之!”又曰:“可支半岁。”攸日:“足下不欲破袁氏邪,何言之不实也!”操曰:“向言戏之耳。其实可一月,为之柰何?”攸曰:“公孤军独守,外无救援而粮谷已尽,此危急之日也。袁氏辎重万余乘,在故市、鸟巢,屯军无严备,若以轻兵袭之,不意而至,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也。”操大喜,乃留曹洪、荀攸守营,自将步骑五千人,皆用袁军旗帜,衔枚缚马口,夜从间道出,人抱束薪,所历道有问者,语之曰:“袁公恐曹操钞略后军,遣兵以益备。”闻者信以为然,皆自若。既至,围屯,大放火,营中惊乱。会明。琼等望见操兵少,出陈门外,操急击之,琼退保营,操遂攻之。(《资治通鉴》第63卷)
公元200年,曹操在乌巢(今河南封丘西)展开了火烧袁绍“兵粮屯”的作战。东汉末年,袁绍据有冀、青、幽、并四州,自恃兵多粮足,于公元199年亲领十万大军逼近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当时,曹操所占地盘不大,兵少粮缺,只能以劣势在官渡相守。次年春,曹操的谋士许攸献计说:“袁氏辎重万余乘,在故市、乌巢,屯军无严备,若以轻兵袭之,不意而至,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也。”曹操听后大喜,留下曹洪、荀攸守营,自己亲领精兵,先后两度偷袭袁军后方,全部焚毁其乌巢兵粮车和粮屯。此后,袁绍所部由于失去了粮草,军心动摇,纷纷溃散投降。曹操乘机全线出击,歼灭了袁军主力,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今战简介】里根斯堡空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英空军对德国里根斯堡的兵工厂实施了空袭作战。里根斯堡有梅塞斯米特飞机制造厂和德国最大的施魏因富特轴承厂。为从根本上削弱德军作战能力,美英空军于1943年8月至10月对其进行两次集中轰炸。8月17日,从英国起飞146架B—17型轰炸机,轰炸里根斯堡,摧毁了飞机制造厂的建筑物;轰炸施魏因富特,有80枚炸弹直接命中轴承厂。10月14日,又出动291架B—17、B—24型轰炸机,对上述地区进行轰炸,使德国军工业受到了严重破坏。
【战法随笔】从“焚烧兵粮屯”到“轰炸兵工厂”
“釜底抽薪”是《三十六计》“混战计”之一。其按语说:沸者,火之力也;薪者,火之魄也。水沸是火的力量,火旺是薪的作用。其本意是扬汤止沸而沸不止,惟有抽薪去火才能解决根本问题。不难看出,曹操两度焚烧袁军兵粮屯和美英两次轰炸德军兵工厂,运用的战法就是“釜底抽薪”。
火烧袁绍之战,是曹操由弱变强的关键之战。据记载,当时曹操仅有七万军队,而袁绍拥有七十万军队。曹操想靠兵力战胜袁绍,恐怕只是“天方夜谭”,只有通过智斗才有改变局面的可能。因此,曹操避开正面交锋,采取了焚烧袁军兵粮屯的“抽薪”之策,以牵一发而动全身,从根本上去扼制住袁军。事实证明曹操的这一做法,产生了良好的效果。袁军自乌巢失粮之后,开始一蹶不振,大伤元气,最后被曹军完全击败。
里根斯堡空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反法西斯战略反攻阶段的关键战役。这一战,使德飞机制造厂化为灰烬,德轴承厂彻底被摧毁,还有许多重要军事设施也被摧垮,德军发动的战争和垂死的反抗开始失去动力,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希特勒和他的高级指挥官们,很长时间不得不躲在修筑得十分坚固的防空地下室叹息度日。
从“焚烧兵粮屯”到“轰炸兵工厂”,给人的启示是,未来空战也不可排斥“釜底抽薪”。从一定意义上说,更应深入研究和正确运用它。一方面要准确地把握“薪”。在空袭与反空袭中,要准确判断,抓住时机,攻敌之“薪”。如果判断失误,把原本不是“薪”当成“薪”,就会大大失去轰炸的目的效应。另一方面要增强“抽”的能力。要强化空袭与反空袭的基础训练,熟练掌握航空兵器,培养过硬的“抽薪”基本功,时刻准备做到战而胜之。另外,还要做好“抽薪”的后续工作。在空战中,对敌人的釜底之“薪”,不是抽完了事的,后续应变行动要跟上,以便发展、巩固“抽薪”成果。否则,“抽薪”之敌,还会添“薪”。如若敌方添“薪”得逞,所带来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