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军事088.马陵之战与柏林空中支持战
(2015-01-15 07:33:47)
标签:
军事笔记《资治通鉴》 |
【古战摘读】马陵之战
原文:魏庞涓伐韩。韩请救于齐……齐因起兵,使田忌、田婴、田盼将之,孙子为师,以救韩,直走魏都。庞涓闻之,去韩而归。魏人大发兵,以太子申为将,以御齐师。孙子谓田忌曰:“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进里而趣利者蹶上将,五十里而趣利者军半至’”。乃使齐军入魏地为十灶,明日为五万灶,又明日为二万灶。庞涓行三日,大喜曰:“我固知齐军怯,入吾地三日,士卒亡者过半矣!”乃弃其步军,与其轻锐倍日并行逐之。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马陵道狭而旁多阻隘,可伏兵,乃斫大树,白而书之曰:“庞涓死此树下!”于是令齐师善射者万弩夹道而伏,期日暮见火举而俱发。庞涓果夜到斫木下,见白书,以火烛之,读未毕,万弩俱发,魏师大乱相失。庞涓自知智穷兵败,乃自刭,曰:“遂成竖子之名!”齐因乘胜大破魏师,虏太子申。(《资治通鉴》第2卷)
公元前341年,魏国派庞涓率兵攻打韩国;齐国则派田忌为将军、孙膑为军师的军队去救韩国。为了救韩,齐军直袭魏国都城。魏国集中了全部兵力,与齐军决战。这时,庞涓急忙放弃攻打韩国,回兵国内。面对这种情况,孙膑对田忌说:“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于是,制定出适合敌情变化的作战方案:一是以庞涓为打击重心;二是采用“减灶”法合围庞涓。按照孙膑的作战方案,齐军进入魏国地界后的第一天,修造了十万个做饭的灶,第二天减少到五万个,第三天再减少到二万个。庞涓见此“减灶”,以为是齐兵已逃散一多半,于是丢掉步兵,只领精锐轻兵追击,当行至马陵(今山东范县西南)时,正好进入了孙膑设置的重兵伏击圈。庞涓见势不妙,欲撤退,但为时已晚,两边箭如飞蝗,一齐射下,魏军大乱,溃不成军。庞涓自知败局无法挽回,便拔剑自尽。之后,齐军又乘势大破魏国的其它军队。由于魏国被打败,韩国从根本上得到了解救。
【今战简介】柏林空中支持战
1945年4月16日至5月8日,前苏空军为保证地面部队顺利突破德军第一防御地带,投入8300架飞机实施了空中支持作战。其作战方案:一是以盘据于柏林的德军为打击重心;二是采用密集空袭法合围柏林。4月16日凌晨3时,前苏军发起进攻。150架轰炸机突击德军防御阵地。天亮后,745架轰炸机实施突击,扫清外围障碍。下午,645架飞机掩护坦克集团军作战。之后,前苏军3个空军集团军合围柏林,1486架飞机对柏林市区实施密集轰袭。到5月8日,前苏联空军已重伤了柏林这个德军重心目标,完全掌握了制空权,有效地支持了地面作战。
【战法随笔】从“打庞救韩”到“轰点援地”
两个战例:一个地面作战,一个空中作战;时间相隔二千多年,但在作战中却有某些惊人的相似。马陵之战,以合围魏军中的庞涓这个重心目标,来达成救韩的目的。前苏军柏林空中作战,以合围柏林德军这个重心目标,来达成支持地面作战的目的。简言之,二者都是以攻敌重心来达成自己的作战目的。
军事重心问题,事关军队的命运。重心乱,一切皆乱;重心输,满盘皆输。未来空战,更应坚持攻敌重心即“掏心”的原则。尽管高新技术的大量运用,各种战役、战场的组成体系复杂多变,但仍是其重心在起平衡、支撑作用,一旦重心遭受打击破坏,整个系统就运转失效,局面就难以稳定,失败就不可避免。
在空战中,坚持攻敌重心的原则,一要选准重心目标。因为空战战场目标多、分布广,如果重心选错,就难以达到预期的空袭效果。二要善于因势利导。依据战场形势,正确地选用飞行器、炸弹、导弹、火箭等兵器,合理地选择对敌空袭的路线、时间等,牢牢掌握制空权。三是集中兵力或火力,打垮或瘫痪敌方重心,以便在关键点上达成“摧点毁面”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