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军事083.夹寨之战与以虞待敌

(2015-01-10 06:45:41)
标签:

军事

笔记

《资治通鉴》

【战例摘读】

原文:己巳,晋王军于黄碾,距上党四十五里。五月,辛未朔,晋王伏兵三垂冈下,诘旦大雾,进兵直抵夹寨。梁军无斥候,不意晋兵之至,将士尚未起,军中惊忧。晋王命周德威、李嗣源分兵为二道,德威攻西北隅,嗣源攻东北隅,填堑烧寨,鼓噪而入。梁兵大溃,南走,招讨使符道昭马倒,为晋人所杀。失亡将校士卒以万计,委弃资粮、器械山积。(《资治通鉴》第266卷)

译文:后梁开平元年(公元907年)四月,己巳(二十九日),晋王李存勖在黄碾驻扎下军队,此地距上党四十五里。五月,辛未朔(初一),晋王埋伏军队在三垂冈下,次日清晨大雾,晋军进兵直达夹寨。后梁军没有侦察放哨的士兵,也没有预料到晋军的到来,将士们还没有起床,军中一片惊慌混乱。晋王李存勖命令周德威、李嗣源分兵两路,周德威进攻西北角,李嗣源进攻东北角,他们填沟烧寨,擂鼓呐喊而入。后梁兵溃不成军,向南逃跑,招讨使符道昭的战马栽倒在地,他被晋兵杀死。后梁逃跑的死亡的将士数以万计,丢弃的物资粮草和军用器械堆积如山。

公元907年,晋军驻扎地距三垂冈夹寨(今山西长治市北)很远。驻守在夹寨的后梁军以为晋兵来不了,既无侦察,也无岗哨。没想,次日清晨未起床,晋兵直达这里,后梁军中一片慌乱,死伤数以万计,弃物堆积如山。

【兵法浅析】

夹寨这一仗打得很有意思。晋兵走了,又回来了。可驻守在这里的后梁兵,以为晋兵刚走不会来,连个侦察放哨的也没有。结果是后梁军被晋军打得落花流水。这一仗说明,攻者有备守者无备,以有备对无备,自然是攻者胜守者败。

其实,孙子早就揭示过这种现象,他在《谋攻篇》中说:“以虞待不虞者胜。”以己之有备对付敌之无备就能够胜利。夹寨这一仗告诉军人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以虞侍敌”。

“以虞待敌”作为一种古代兵法,是提醒军人要睁大眼睛盯着敌人。为什么?因为“有备无患”,无备则有患。《兵经百篇·预字》说:“古人行师,经险出难,安行无虑,非必有奇异之智,预而已。”这里,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前人指挥作战,经历千难万险,结果都平安无事,并不是一定有超群的奇谋,只不过是预先有所准备而已。

【读后随笔】

“以虞待敌”,从各方面做好准备,总是有益处而没坏处的。作为军队和军人,在长期和平环境下,更应懂得“以虞待不虞”的特殊意义。就是说,要时刻想到战争的危险,从物质到精神作好充分准备,否则安而忘危,就要付出血的代价。在军事斗争准备问题上,最大的祸患是松懈麻痹,总以为“狼不会来了”。明明在他的周围存在着张开血口的“狼”,他还认为“我这个地方最安全”。一位将军在深刻分析某战区地缘军事形势后说:“现在战争同以往不一样,以往战争象剥洋葱一样,一层层地剥,最后抵达战役重心,达成战役目的。而现在战争的特点是直指战役重心,一举达成战役目的。”由此可见,警防敌人直达战役重心,“以虞待敌”更为重要。

在未来战争中坚持“以虞待敌”,要树立“科技”的观念。从伊拉克战争中的伊方来看,尽管构筑了一些防御工事,贮备了各种物资,在兵力部署、动员以及作战方式方法等也作了一定的准备,但在制空、制海、制电等方面却力不从心,毫无应对办法,也谈不上具体准备。因此,美机械化部队在空、海力的协同下快速推进,伊军很难有效阻止,只好任其前进;当巴格达被美军形成立体围合时,伊军难以固守,很快全城防守崩溃。由此看来,未来的攻守之“虞”,必须增大科技含量,在空、海、电等方面多一些准备,多有一些突击能力。

在未来战争中坚持“以虞待敌”,要树立“长期”的观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外敌入侵时,一般都能充分认识武装力量的重要,全力以赴投入抗击侵略者的斗争。而在相对和平环境中,又往往忘记武备,不思外患。从空间上看,安逸的环境常常是十分可畏的。因而导致国家挨打甚至灭亡的例子并不鲜见。唐代柳宗元《敌戒》云:“敌存灭祸,敌去召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安不忘危、居安思危。安与危互相倚伏,太平时预防危难,平静中警惕恶浪,切不可麻痹大意。只有保持警惕,树立长期作战思想,才能在突然事变面前立于不败之地。历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乱,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唐统治者长期忽视武备的结果。玄宗即位初期,出现了“开元之治”的和平稳定局面,把唐王朝推向了鼎盛时期。但在他统治后期,却“自恃承平,以为天下无复可忧,遂深居禁中,专以声色自娱”,穷奢极欲,“承平日久,毁戈牧马,罢将销兵,国不知备,民不知战”,军备废弛。从而,为安禄山等人的叛乱造成可乘之隙。公元755年11月,安禄山等人在范阳(今北京西南)起兵,不到半年,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相继失陷,平定叛乱的战争达七年之久,唐王朝元气大伤,此后日趋走向衰落。

在未来战争中坚持“以虞待敌”,要树立“充分”的观念。在未来反侵略战争中,作为战力防御的一方,要在各方面做好充分准备,不给来犯之敌以可乘之机。从历史的经验看,在“以虞待敌”上,一定要细致充分。公元396年,后燕慕容德反对北魏入侵,由于准备很充分,所以在敌强己弱的情况下仍然打了胜仗。当时总的情况是魏攻燕守、魏众燕寡。慕容德的别驾根据总的战略态势提出了燕不宜动者有三:“官军自战其地,一不宜动;动而不胜,众心难固,二不宜动;城隍未修,敌来无备,三不宜动”。由此别驾提出的充分准备建议,得到了慕容德的采纳。接着,燕军动员参战,“乐为致死”;“深沟高垒”,固守城池;“以逸待劳”,等待战机等。由于燕军在物质和精神上都有了准备,魏军的进攻不仅失效,而且被燕军抓住战机打得大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