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军事035.叶县之战与实而实之

(2014-11-22 05:54:33)
标签:

军事

笔记

《资治通鉴》

【战例摘读】

原文:刘表使刘备北侵,至叶,曹操遣夏侯惇、于禁等拒之。备一旦烧屯去,惇等追之。裨将军钜鹿李典曰:“贼无故退,疑必有伏。南道窄狭,草木深,不可追也。” 惇等不听,使典留守而追之。果入伏里,兵大败。典往救之,备乃退。(《资治通鉴》第64卷)

译文:刘表派刘备向北进攻,到达叶县。曹操派夏侯惇、于禁等前去抵挡。刘备突然放火烧去自己军营,向后撤退。夏侯惇等率军追赶。裨将军、巨鹿人李典说:“刘备无故撤退,我怀疑定有埋伏。南边道路狭窄,草木深密,不能追赶。”夏侯惇等不听,命令李典留守大营,亲自领兵紧追,果然陷入埋伏,大败。李典率军援救,刘备才撤军。

公元202年,刘表派刘备向叶县(今河南叶县西南)进攻。曹操派夏侯惇、于禁两位大将前去抵挡。刘备突然烧毁军营,向后撤退,给人有伏兵在后之感。夏侯惇反倒认为刘备没有伏兵,因此不听劝阻,领兵紧追不放,结果确实是陷入了刘备的埋伏圈,被打得大败。

【兵法浅析】

按常理,刘备“烧屯”无故而退,必然后面深藏杀机。然而,夏侯惇却把刘备的“无故”看成是“示假”。就这样,刘备用实实在在的办法,将夏侯惇等人率领的曹军引入了伏击圈,“兵大败”,只是后来李典的援军赶到,刘备才撤军。刘备在这里使用的兵法属于“诡道”法,叫做“实而实之”。

《草庐经略·卷六·虚实》:“虚实在我,贵我能误敌……实而实之,使敌转疑以我为虚。”意思是说,向敌方示形的主动权在我方,关键在我方能否用示形的办法,造成敌方的判断失误。本来属实,仍故意表示实的样子,使敌方反而以为我方是虚的,诱使敌人上当。

“实而实之”是利用一般的思维定势和心理特征,欺骗敌人的一种计谋,也是一种战法。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用实实在在的办法造成敌人对我判断失误,把原本是真的却看成是假的,从而战而胜之。

【读后随笔】

在过去的战争中,有不少人成功地运用了“实而实之”的战法。他们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巧妙地利用了人的心理定势。“实而实之”的成功,实质上是心理和智慧较量的成功。叶县之战中的刘备就是利用这种心理定势,打败了曹操的两员大将。诸葛亮更是利用心理定势的大师,在他足智多谋的生涯中,不仅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运用自如,而且实而实之也用得非常高明。“华容道施烟诱曹操”就是诸葛亮使用“实而实之”最为精彩的一例。

据《三国演义》描写,在赤壁之战前夕,诸葛亮借完东风后,迅速返回蜀营,在部署好阻击任务后,对关羽说:“云长可于华容小路高山之处,堆积柴草,放起一把火烟,引曹操来。”关羽不解地问:“曹操望见烟火,知有埋伏,如何肯来?”诸葛亮笑着说:“岂不闻兵法‘虚虚实实’之论?操虽能用兵,只此可以瞒过他也。他见烟起,将谓虚张声势,必然投这条路来。将军休得容情。”关羽领了将令,带兵埋伏在华容道。曹操赤壁兵败之后,向南郡溃逃至华容道前,果然被几缕烟火所诱,改变自己的主意,不走大道而走华容小道。曹操的部将认为:“烽烟起处,必有军马。”可曹操则认为:“诸葛亮多谋,想用烟激我走大道,我却偏要走华容小道,不让他的诡计得逞。”就这样,曹操不走大道走华容。而诸葛亮料事如神,就偏偏只在华容小道上埋下了伏兵。这样一来,就出现了华容道关云长义释曹操的一幕。

“实而实之”在未来战场上仍然还有“市场”。如果看不到这一点,将会犯极大的错误。因为世界上有些人和事就是那么怪,总喜欢颠倒看世界,明明是假的却认为是真的;本来是实的却认为是虚的。在军事领域里,这样的人和事也不会绝迹。“实而实之”能够在军事“市场”通行并有效,就是得益于这种怪人怪事的存在。可见,在高科技条件下“实而实之”不可弃之不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