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军事026.浮桥之战与择人任势
(2014-11-14 05:41:16)
标签:
军事笔记《资治通鉴》 |
【战例摘读】
原文:闰月,岑彭令军中募攻浮桥,先登者上赏。于是偏将军鲁奇应募而前,时东风狂急,鲁奇船逆流而上,直冲浮桥,而赞柱有反把钩,奇船不得去;奇等乘势殊死战,因飞炬焚之,风怒火盛,桥楼崩烧。岑彭悉军顺风并进,所向无前,蜀兵大乱,溺死者数千人,斩任满,生获程泛,而田戎走保江州。彭上刘隆为南郡太守;自率辅威将军臧宫、骁骑将军刘歆长驱入江关。令军中无得虏掠,所过百姓皆奉牛酒迎劳,彭复让不受;百姓大喜,争开门降。诏彭守益州牧,所下郡辄行太守事,彭若出界,即以太守号付后将军。选官属守州中长史。(《资治通鉴》第42卷)
译文:闰三月,岑彭在军中招募攻击浮桥的战士,下令先登上浮桥的,给予上等奖赏。于是偏将军鲁奇挺身而出。当时东风正刮得猛烈,鲁奇的船逆流而上,直冲上浮桥。而密排在江中的木柱布满铁钩,钩住鲁奇的船,进退不能。鲁奇等只有乘势作殊死搏斗,把火炬掷上浮桥。风狂火烈,浮桥碉堡烧毁崩塌。岑彭率领主力战船顺风挺进,所向披靡。公孙述的军队大乱,落水淹死数千人。岑彭在阵前杀死任满,活捉程凡;田戎逃跑,固守江州。岑彭奏请刘秀任命刘隆为南郡太守,自己则率领辅威将军臧宫、骁骑将军刘歆,长驱直入,逼进江关。下令军中,不得掳掠。军队所到之处,百姓们都奉献牛肉美酒,迎接、慰劳大军。岑彭一再推辞,不肯接受。人民欢喜异常,争着打开城门归降。刘秀下诏,任命岑彭代理益州牧;攻下某郡,则兼任某郡太守。岑彭如果率军离开某郡,就把太守的职位交付给后面接防的将领。岑彭选拔官吏作为益州行政官员。
公元35年3月,刘秀把荆门方面的水上作战任务都交给了征南大将军岑彭。当时,岑彭面临的是敌军水上浮桥关楼(位于湖北荆门与宜昌虎牙山的长江之上)。为了攻克浮桥,岑彭在军中招募攻击浮桥的人才。偏将鲁奇挺身而出被任用。在鲁奇带领下,船逆流而上,直冲浮桥。经过殊死战斗,鲁奇用火攻的办法,将浮桥碉堡烧毁崩塌,敌军大乱,淹死杀死数千人,岑彭率领的战船所向披靡。
【兵法浅析】
东汉征南大将军岑彭组织的浮桥之战,取得了攻破水上碉堡的胜利。从一般意义上看,是偏将鲁奇发挥聪明才智所立下的大功劳,但从兵法层面看,是岑彭“择人任势”的成功。没有岑彭的“择人任势”,很可能埋没像鲁奇这样的人才。
《孙子兵法·势篇》:“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主要意思是,要根据不同的敌情态势,选择得力的指挥员和战斗员,创造和利用有利态势,去获得战斗的胜利。
战场上的“择人任势”十分重要,用好一个人,犹如走好一步棋,下活一盘棋。浮桥碉堡能不能攻破?在当时,的确是一件很难的事,岑彭下决心要攻克它。但有没有这方面的合适人才?在战场上,岑彭依据战势,用招募奖赏来调动积极性,终于择到了能人鲁奇;而鲁奇发挥自己的才智,创造火攻办法,出其制胜,消灭了敌人,完成了战斗任务。
“择人任势”,其本意是根据军事形势和任务的需要选用合适人才。人,各有长短;器,各有用场,用人如用器,用其长避其短,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解决难题的办法多了,将难办的事好办了。正如古人所言:只要择人任势,就会出现“事无不宜之人,军无不理之事”。
【读后随笔】
“择人任势”的本质要求,就是针对不同形势,选用合适人才,创造有利态势,有效地打击敌人。凡是杰出的军事家,无一不是择人任势的大师,他们运用这一方法,已导演出许多有声有色的战争活剧。
提到打赢未来战争,总会听人叹息:“没有人才”。其实,这是思维上的一种偏见。如果能够克服这种偏见,“不责于人”,而自觉地做到“择人任势”,就不会只是听到叹息了。
人才,不仅有,而且就在身边。关键是看你愿不愿用、会不会用。不愿用,人才再多也发现不了;不会用,再好的钢也不能在刀刃上发挥作用。印证这样一句话:鲜花摆在合适的地方才能发出最诱人的芳香;将士放在应该放的地方才能最大地显现出其价值。
由此看来,解决打赢未来战争的人才问题,择人任势最为重要。那么,如何做好择人任势呢?
首先是才取人长。人,有其长必有其短,有其能必有其弱。面对此情此景,战争指挥者要善于用其长而抑其短,扬其能而弃其弱,这样,人人可以各得其所,真正感悟到“天生我才必有用”,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这就叫做人才就在自己身边。看不到和不会积聚身边之才的人,自然只会叹息于未来。
其次是依势用人。诗云: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才贵适用,慎勿多苛求。诗中说的是,要针对不同情况合理用人。历险用牛不合适,犁田用马不如牛。依势而择人,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三是催生才能。“择人任势”还要求不断加强军事人才的培养和催生。特别是在高技术条件下,由于知识、技术密集,要求参战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和很高的技能,只有培养和造就很多这样的人才,“任势”才有基础和活力
有人对未来择人任势之所以多有叹息,一个根本原因是缺乏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看不出未来发展中人的作用。
其实,历史上任何一个伟大时代的到来,都会有一批敢于创新的智慧型人才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18世纪的产业革命,正是与革命先驱纺织机、蒸气机的发明者哈格里沃斯、阿克赖特、克隆普顿、斯密顿、瓦特、富尔顿等一大批人才的涌现分不开。在他们之后,丹麦的奥斯特发现了电磁效应,法国的安培和英国的法拉第竞相研究电学,韦伯发明了电话,爱迪生点亮了世界第一盏电灯等等。
同样,一次伟大军事变革的出现,也总会有一批军事人才在起着推动军事变革的作用。拿破仑、克劳塞维茨、若米尼、利德·哈特、柯林斯等人所以成为世人仰慕的军事伟人,正是由于他们勇于创新,在军事史上创立和发展了新的军事理论、军事制度和指挥艺术,开创了军事史上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