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徐美东
徐美东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99,818
  • 关注人气:48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军事015.潍水之战与半济而击

(2014-11-02 06:17:47)
标签:

军事

笔记

《资治通鉴》

【战例摘读】

原文十一月,齐、楚与汉夹潍水而陈。韩信夜令人为万馀囊,满盛沙,壅水上流;引军半渡击龙且,佯不胜,还走。龙且果喜曰:“固知信怯也!”遂逐信。信使人决壅囊,水大至,龙且军太半不得渡。即急击杀龙且,水东军散走,齐王广亡去。信遂追北至城阳,虏齐王广。汉将灌婴追得齐守相田光,进至博阳。田横闻齐王死,自立为齐王,还击婴,婴败横军于嬴下。田横亡走梁,归彭越。婴进击齐将田吸于千乘,曹参击田既于胶东,皆杀之,尽定齐地。(《资治通鉴》第10卷)

译文:十一月,齐、楚两国军队在隔溪水摆开阵势。韩信命人连夜赶做了一万多个袋子,装满沙土,投堵潍水的上游,然后率领一半部队渡河去袭击龙且,随即假装战败,往回奔逃。龙且果然高兴地说:“我本来就知道韩信胆小如鼠嘛!”于是渡潍水追击韩信。韩信派人挖开堵塞在潍水上游的沙袋,大水立刻奔泻而下,龙且的军队因此大部分没能渡过河去。韩信迅速组织反击,杀了龙且,阻留在潍水东岸的楚军四散奔逃,齐王田广也逃走了。韩信随即追逐败兵到了城阳,俘获了田广。汉军将领灌婴这时追击捉住了齐国守相田光,进军到了博阳。田横听说齐王田广已死,就自立为齐王,回头迎击灌婴的队伍,灌婴在赢城下打败了田横的军队。田横逃往梁地,归顺了彭越。灌婴接着又进军到千乘攻打齐将田吸,曹参则在胶东进攻田既,将田吸、田既都杀掉了,全部平定了齐地。

公元前203年11月,楚将龙且和汉将韩信,隔着潍水(今山东安丘东潍河)展开了一场战争。汉军为了打赢这场战争,在河的上游投堵了一万多袋沙土,然后渡河袭击楚军。楚军迎战,汉军佯败回撤。当楚军渡潍水追至河中间时,汉军一方面决口放水,水势奔泻而下,楚军很难前进;一方面迅速组织反击,使楚军难以招架。战后,楚军死伤惨重,汉军大胜而归。

【兵法浅析】

这个战例中,韩信采用的是“半济而击”战法。这里的“济”,指的是渡。《孙子兵法·行军篇》中云:“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意思是,敌人渡水来战,不要迎击它于水边,而要让它渡至一半再攻击它,这样较为有利。也就是说,假如敌人渡河向我攻击,不要到河岸边迎敌,等敌人渡河一半,兵力分散在近岸、河中和远岸时,才发起攻击,可收一举歼灭之效果。

“半济而击”是从时空和数量上掌握战场优势、争取主动权的重要战法。在潍水之战中,汉军之所以取胜,是因为他们灵活运用了“半济而击”。首先是以过河佯攻,引敌出洞;其次是以佯败回撤,引敌入河心;然后是决水冲击,阻敌进攻;最后组织反击,全歼敌军。韩信创造的战机、战例,是颇为成功的。

“半济而击”,这一古代江河作战战法,曾在军事上产生过很好的效果。据记载,在吴楚柏举之战中,夫概王就向吴王阖闾提出过“半济而后可击”的建议,获得了重大战果。宋楚泓水之战中,当楚军正渡河而宋军早已严阵以待之际,宋军司马子鱼就向宋襄公建议乘楚军半渡之时予以打击。只是由于宋襄公的昏愦愚蠢,才一误再误战机,最终遭到了失败。

【读后随笔】

韩信的“半济而击”,在潍水之战中起了重要作用,对于今后仍有研究应用价值。“半济而击”的关键在“半济”,就防守者来说,其机遇在于把握“半济”这个水域空间,如能实施有效反击,就可以一举打败来犯之敌;就进攻者而言,其机遇在于突破“半济”这个水域空间,如能避免打击,就可以掌握登陆作战的主动权。由此可见,尽管时代不一样了,作战样式不同了,但古代的“半济而击”,仍然可以从攻防两个方面提供许多有益的启示。下面,侧重谈谈未来登陆作战如何避免“半济而击”的问题。

从一定意义上说,有占领和解放海岛的任务,就有渡海登陆作战。而要渡海登陆作战,很可能会遭遇“半济而击”。登陆作战的战场环境一般是两岸夹一水,其登陆军团的作战需要跨越所夹海域这个空间。要想跨越这一海域,将登陆兵送至彼岸,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避免“半济而击”。细察战史,有不少成功登陆作战的战例,为避免“半济而击”提供了有益经验,未来登陆作战应当认真吸收和利用。

选准登陆方向,利用彼岸薄弱,避免“半济而击”。朝鲜战争中的美军仁川登陆作战,第一个问题是,究竟从什么地方登陆好?美军远东总司令麦克阿瑟将军作了一次艰难而冒险的选择,最终定在仁川。从仁川登陆,主要是看那里的天然障碍与人为障碍的情况。从天然障碍看,此地水文、地形十分复杂,其潮差最高时达10米,低潮时从海岸到水际形成5.4公里宽的淤泥滩,登陆舰船易搁浅。虽然天然障碍大,但人为障碍却小得多,那里防务薄弱,守军只有6500人,且这些守军依仗天然障碍而放松了作战的警惕性。由于麦克阿瑟将军选准了登陆方向,所以避免了对手的“半济而击”,达到了登陆目的,取得了登陆作战的胜利。

运用登陆谋略,造成彼岸错觉,避免“半济而击”。1956年中东战争中的塞得港登陆作战,英法联军动用了地面部队约8万人,飞机约1000架,舰艇100余艘,其中航空母舰6艘,战列舰1艘,巡洋舰7艘及驱逐舰18艘等。作战展开后,他们运用隐真示假谋略,第一梯队冒充埃及军队,骗过了对手的“半济而击”,顺利地登陆,然后直接由航空母舰起飞的直升飞机批次输送,加快了登陆速度,从而使英法联军顺利地占领了塞得港。

搞好登陆协同,压制彼岸火力,避免“半济而击”。登陆作战,需要严密组织,搞好协同,充分发挥整体效应。马岛战争中,英军舰队抵达马尔维纳斯岛海域后,对马岛实行严密封锁,切断马岛阿根廷军队的海上和空中补给,选择了福克兰海峡东北岸的圣卡罗斯港登陆。当英舰进入圣卡罗斯水道时,“鹞”式飞机开始空袭,护卫舰进行炮击,潜伏在岛上的陆战突击队发起进攻,在空、海、陆的火力压制下,登陆艇、武装快船和直升机躲过了“半济而击”,多点登陆成功,为以后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当然,避免“半济而击”,实现了成功登岛,并非登陆作战的终极胜利。要在军事上占领全岛,登陆之后,还要快速建立滩头阵地,扩大登陆地盘,果断地向纵深推进,最终解放全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