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政工•看法篇1
(2014-09-14 18:52:03)看法篇
以理服人,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特征。善于说理,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下面这些借鉴点,文字激扬,审慎褒贬,认真求是。与其说是评述看法,不如说是在说理。读一读,对于如何说理、怎样服人,能得到一些启示。
1.对“微著”的看法
原文:夫事未有不生于微而成为著,圣人之虑远,故能谨其微而治之,众人之识近,故必待其著而后救之;治其微则用力寡而功多,救其著则竭力而不能及也。
译文:没有一件事情不是从微小之处产生而逐渐发展成显著的,圣贤考虑久远,所以能够谨慎对待微小变故及时予以处理,常人见识短浅,只能等弊端闹大了才设法挽救;矫正初起的小错,用力小而收效大,挽救已明显的大害,往往是竭尽全力,也难以成功。
叙事:上面这段话,出自首卷开篇之中。据记载,卫国国君期待孔子为他处理朝政大事。孔子却提出从名位、马饰这样的小事、小器物抓起。理由是,名位、器物虽小,但一旦紊乱,国家上下就无法相安互保。由此引出微著之变的一番感慨。
品读随笔:思想工作也要讲究治微
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救著和治微的关系?一般地说,有著而救,完全必要;但待著而救,切不可取。经常性的做法是,以治微而防著。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由微变到著变的过程。微变是著变之因,著变是微变之果,“事未有不生于微而成为著”,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思想工作也应遵循这一规律,注重治微。在我们的队伍里,大的思想问题总是少数的,小的思想问题则是经常产生的。应该说,个别较大思想问题的出现,不是瞬间从天而降,而属由小问题演变而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有些小的思想问题,不要静止地看它小,如若不及时解决,就可能生成大问题,“小洞不补,大了吃苦”。因此,思想工作应从小抓起,在治微上下功夫。
把思想工作的功夫下在治微上,比下在救著上,要主动得多、高明得多。无数思想工作的事实证明,治微“用力寡而功多”;救著则“竭力而不能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