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家里有了豆浆机,从市场上买了一些黄豆回来,妈妈近来用黄豆发起了豆芽。在开始的时候,由于以前没有弄过,只听老人说过巴豆子放入水里泡开之后装入一支布袋子里,每天早中晚用水淋一次,以保持湿度,而且在发豆芽的过程中,不能沾油。于是妈妈就照这个方法开始操作,但是不管怎么弄,发芽率都很低,甚至有几次是过了四五天都没有见发芽,而且还问到一阵阵腐臭味。
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带着这个问题,我开始在网络上搜索。我发现网络上说得和妈妈做得也相差无几,如果要说真的有什么区别,那么就只有两点不同:一是泡豆网络上说的是用热水,而妈妈用的是冷水;二是网络上是用一个扎了洞塑料瓶子,而妈妈用的是一个布袋。难道是这里出了问题吗?
于是,妈妈按照网络上的说法改变了操作工具,三四天之后,饭桌上就多了一道妈妈发的炒豆芽了
这是什么道理呢?
我听这么一个故事《豪猪的故事》,或许可以帮我解开这个疑惑吧 !
豪猪是一种动物,他身上长满了刺,冬天来了,豪猪们想相互挤在一起,彼此给予温暖。但是当它们相互逐渐靠近的时候,一个不小心,都会被对方身上的刺给扎到自己;每次被扎之后,立即又离远些,但是离得太远,达不到取暖的效果,于是又逐渐靠近;但是靠得太近,又会相互受伤,怎么办呢?于是豪猪经过仿佛试验,终于找到一个比较合适的距离,既能相互取暖,又可以避免被伤害。就这样,他们度过了一个寒冷的冬天。
豪猪为了取暖都需要有一定的距离,那么让豆子发芽,是否也与距离有关系呢?豆子装在袋子中的时候,是否因为没有合适的距离,而且袋子被浸湿之后,透气性比较差,豆子处于一个缺氧的状态下,不利于发芽,而把它装入一个体积固定的容器内,豆子间有了合适的距离,并且容器被扎了洞,有氧气自由进出。这样有利于发芽。
由此可见,适当的距离是有利于世间万物发展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