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朋友问我,为什么传销组织里的人如此太执迷不悟?
从态度形成的过程来进行分析。态度的形成都经历过依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
所谓依从,心理学上认为,个体总是按照社会规范和社会期待或他人意志,在外显行为方面表现与他人一致,以获得奖励,避免惩罚。这个依从性在任何年龄阶段都可以发生在我们的身上。比如说有一天,朋友邀请你去一个你很陌生的环境,由于你对环境的不了解而拒绝时,朋友就会这么说“请给我一份信任,你将获得一个机会。”而且朋友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介绍给你的东西引起了你的注意,为了让你进一步的了解,而带你去这么一个环境中进行亲身体验,加深认识。不管你是处于什么样的目的,你跟着朋友去了,这个行为就是“依从”。依从现象在孩子的行为上表现得特别明显。孩子为了得到大人“好孩子”的表扬,他会按照大人的意愿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也是“依从”。还有在青少年中,常常看到他们成群结队的在一起,其中有一些人,是为了得到同龄人的友谊而追随其中的。总的来说,依从是为了获得心理上的满足,避免内心的不安和矛盾而采取的行为方式。
中国有一句古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这里可以被理解为“认同”。因为当你在依从的过程中,得到了心理满足感。你会逐渐的产生认同。心理学上对这是这么解释的,认同是个体自愿接受他人的观点、信息或群体规范,使自己与他人一致。在这一阶段,你从上一阶段的被动变成了主动。你会不由自主地去假如你喜欢的群体,接受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当时间一长,你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使之纳入自己的态度体系,成为自己态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就是最后一个阶段“内化”。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中,常常听到“洗脑”这么一个词。而且这个词又常常被人联想到了一个违法的团体“传销”。的确,再传销组织中很多人之所以执迷不悟,是因为他们已经把组织中的一部分核心理念内化成自己态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一开始,你的朋友会告诉你一些你认同的价值观,比如说你渴望富有,但是你没有钱,你的朋友会问你“XXX和我们是一起长大的吧,你看他来的一次,找到了这么一个机会,发达了。是吧!”你认同了。“他现在为人处事比以前改善了很多。家庭也脱掉了贫困的帽子……”你也认同了。……在诱导你一步一步地相信他,认为他是给你机会的人。最后提出了邀请“要不来考察一下,给我一份信任,给自己一个机会。”从这以后,如果你依旧认同对方的观点,那么你就踏上了一个新态度形成的旅程。
这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个极端的典型。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对新事物的态度形成过程也是如此。只是在态度形成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回去辩证的看待事物的两面性,并能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最后形成自己对某一件事物的看法和观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