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脉法
阴阳脉法源于《黄帝内经》,而《难经》将其发挥到了极致,也让后学者知道,该如何把握脉道。
一、阴阳脉法的定义:
1、尺寸阴阳:寸为阳,尺为阴,因此,寸主人体上部,尺主人体下部。尺寸长共1寸9分,过者为太过,反之为不及。此尺寸阴阳之法。
2、浮沉阴阳:浮为阳,沉为阴,因此,通常寸脉当略浮,尺买当略沉。男脉寸脉盛,女脉尺脉盛,有阳虚阴盛,阴虚阳盛等。此浮沉阴阳之法。
3、脉象阴阳:浮、长、滑为阳,沉、短、涩为阴,因此,有一阴二阳,一阴三阳,一阳二阴,一阳三阴等。此脉象之阴阳。
二、阴阳脉法的意义:
脉的阴阳是人与自然阴阳协调的表现,因此,随着人体阳气应自然界的升降变化,脉也发生相应的改变,而且,脉的这种变化比面色还要快,甚至它比患者的主观症状还要敏感。《内经》将脉的变化分为四时脉,这是阴阳脉法最基本的应用,但《难经》并不满足于这种归纳方法,它既继承了《内经》四时脉法的思想和方法,更进一步将1年脉的变化分为6个时间节段来研究和描述,就像它连切脉的力度也不满足于浮、中、沉一样,它用3菽之力、6菽之力、9菽之力和12菽之力来表述,希望医生能更用心地去体会这些变化,这些变化就是阴阳的信息。
《难经》阴阳脉法的应用很多,既有上面所说阴阳脉相兼的意义,又有阴阳脉的主病,如重阳则狂,重阴则癫;迟为脏,数为腑;上盛、下盛;男见女脉,女见男脉等。
当然,脉法里还有两个重要内容,就是胃气和根,这也是《难经》的突出贡献,因此,读懂《难经》前21难就是要学会脉法。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