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怎么才能体会脉——脉学技巧(1)

(2014-01-29 17:55:37)
标签:

脉学

脉图

理解

中医诊断

健康

    脉学是自先秦、两汉以来,中医研究的重要领域,《黄帝内经》里设有脉学专篇,认为脉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信息。《内经》认为脉是气血运行通道,所以它能反应经脉、经气的运行情况,如盛衰、强弱、流畅、涩滞等,脉会随气候变化而改变,也会受人精神情绪的影响,因为气血的运行是靠心、肺、肝、肾、脾五脏功能的推动和维护的,所以,人体十二经脉都有动脉(脉搏跳动),通过脉搏跳动情况的变化,自然就可以推断十二经、五脏六腑的功能情况。

    《内经》之后,《难经》再次对脉学进行解读,前21难比较详细地讲解脉学问题,占了81难的四分之一还多,足以说明《难经》也非常重视脉学,将脉诊断疾病的作用、意义和方法都进行了深刻阐述。魏晋医家王叔和编著《脉经》,将脉学理论、方法进一步丰富、系统、完整,脉学正式成为一门学问。学中医者,无不学脉学,临床有建树的中医,无不通晓脉学、脉诊,如东汉的张仲景,就是后人学习的榜样。

    然而,脉学理论、技巧不容易掌握,以至历代中医多认为,脉是心中了了,指下难明;熟读王叔和,不如临证多。充分说明识脉难、辨脉难,要在临证过程中灵活应用脉诊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脉学也成为现代中医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脉学研究就一直受到学术界重视,也取得很多研究成果,比如脉图的绘制,脉象的模拟等。

    我曾经问过3年级的中医学生,你们能体会到脉的变化吗?他们大多茫然,都觉得很难,甚至也不能将指下感觉的脉和脉图联系起来,所以,我们教育所要做的事还很多。这次在美国,看到一位犹太老先生写了几本中医书,其中有1本是讲脉的,他绘制了一些脉图,但这些脉图不是我们用传感器绘制的,他画的是我们都熟悉的水管,里面有血液在流,这其实和中国中医祖宗宋代人所绘制的脉图有几分相似。

    在中医已经越来越多融入百姓生活,已经越来越多走向世界的今天,如何将脉、经络等这些问题说清楚,能让更多人理解,确实是一个大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