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上海王教授的报告,有所启发。他讲了中医与文化的关系,文化对中医理论继承发扬的重要作用等,甚至对国家、人生发展的作用等,都很好,引裘沛然先生的话“医学是小道,文化是大道。”说明学习或研究中医,文化的意义很重大。文化是综合的、深入人的心灵的东西,它看似无大作用,却“寓大用于无用”,从此,想到浮躁的科研工作,我们年年都可以看到有很多成果,但真正有用、能改变我们生活的又有多少。当然,科学研究是艰巨、复杂的,甚至可能充满艰险,也正因为如此,科学研究是否更应该有一个阳光的心态呢?
之所以浮躁,之所以没用,有的是因为研究的人有不正确的科研心思,甚至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有的是由于科研确实很难,而又缺乏平和的心态,急功近利;当然,也有的是由于常识的缺乏,导致科研方向的偏离等等。反观科研的真正成功者,他们的心态并不是这样的,首先他们的知识很全面,相关、无关或许都很熟知。其次,他们已经把科学研究完全当成自己的乐趣和唯一工作内容,他们做科研没有别的目的,只有攻克难关信心和信念,只有改变我们生活的大追求。第三,他们不畏艰难,视若等闲,在困难中获得人生最高级的乐趣和价值实现。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必须要有一个阳光的心态,比如吴文俊、袁隆平等等,从他们身上我们不难看出他们的人生态度。
或许有人会问,这样的人有多少?当然,在世界范围内我们很难统计,我们的研究者也不一定很了解世界科学家的人生生涯,但就在中国,就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人还是有的,只是我们一般看不到,因为,很多成功的科学家都要耐得住寂寞,甚至耐得住清贫。但他们的心态,尤其面对科学的心态肯定是阳光的,因为,只有阳光的心态才能引领他们走到科学的彼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