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同学问:中医学到怎样的程度才算学好了,中医经典怎样学才算学好、学懂了?这是一个不太简单的问题,因为他的潜台词是:考试分数高是否就算学好了,各种题目都会做是否就是学好了?而有时老师在课堂上讲的一些临床应用与发挥,或案例等,对一、二年级的学生,只是听起来热闹与否,很难有直观感受和深刻体会,因此,他们不知道怎样才算学好和学懂了这些知识。
这种想法很正常,以前一些同学提问里也反映出这些情况。我想评价的标准很难细化,因为学好的标准是阶段性和渐进可变的,所以也许可以说,任何人学到老也未必能真正学好,或学懂了他可能已经从事了一辈子的知识,但他的工作经历和经验足以可以支撑他成为该领域的专家。因此,我觉得学好中医经典也是有阶段和不同层次要求的,这些要求我想在中医的教学大纲里都明确了,但要宏观地说应该是能应用经典解决实际问题,这就是大学学习结束时应该达到的要求,也就是基本学好了。
考试成绩很难等同于学得好与不好,也许有的学生考试成绩很高,但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实践莫不关心,不愿动手,不能正视医学这个实践性学科,见到病人就怕,这样他肯定没学好,也没学懂。但有的学生可能考试成绩并不突出,但扎实地投身实践,博采众长,反复领悟,那么他们毕业的时候应该可以独当一面,成为临床的技术骨干了,因为,他们可以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和知识去分析和处理临床问题,因此,他们肯定是学懂了、学好了。
学的好与不好,只有到实践中去检验,只有在工作的过程中得到不断提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