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在香港参加了一个《黄帝内经》研讨会,参会的有国内专家,也有来自美、英、日等国的学者(有的是早期从大陆到美、英、日的中国学者),还有香港相关学院的老师、学生等。会议的几个主题都与如何看待《黄帝内经》有关,这样的问题其实与近年国内的一些报道或著作有相似,大凡我们现在看待《黄帝内经》有这么几种态度:一是认为《内经》是中医经典,指导中医理论和临床的发展,它对中医理论和临床都有长久的指导意义。二是认为《内经》是中国文化,是哲学经典的一部分,或应该作为国学的重要内容,继承它的文化元素很重要,是大智慧。三是认为《内经》必须与临床实际结合,否则学习或研究没有实际意义。
第一种看法基本代表了研习《内经》老师们的共识;第三种略带有实用主义思想,香港等的医生持这个观点;第二种看法是近几年似乎越来越有市场的非中医学者研究《内经》的共同观点。由于中医申遗了,中国的很多民族、民间文化遗传都成了世界遗传,再加上世界各地的中国文化热,国学、孔子学院等在国外的大受欢迎,国内很多学者把多年研究《内经》的体会、想法搬了出来,甚至出版了一些书。这些著作或文章都是站在文化或哲学的角度来阐发《内经》的,它就像一股从旁边吹过来的和风,给《内经》研究园地带来一些清新的感觉。
当然,如果把《内经》作为国学的重要内容,并没有什么不好,可以讲给国人,讲给世界听,让人们都了解了《内经》,了解了中医的基本思想,那么对中医的普及和发展是很有意义的。但如果总把《内经》奉为盛典,只希望从中获得精神的继承,那么,也许他们的研究会迷失方向,对中医事业的发展,未必有推动作用。怪不得有科学史专家呼吁:《黄帝内经》应该走下神坛,应该反思近代中医发展的滞后。但另一方从哲学出发、文化出发,将《内经》提升到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高度,与诸子并列,从他们对拯救中华文化和中医经典的热情来说,这些研究是有意义的。
那么,我们应持怎样的态度呢?首先,我们说《内经》对中医的理论和实际贡献都十分巨大,并且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它还会发挥这样的作用,这一点是肯定的。其次,《内经》是开放的理论体系,历代中医对《内经》理论都有发挥和突破,所以继承《内经》学术需要结合实际,联系现代新的科学理论和知识,使中医理论变得更客观、科学和丰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