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学习中医经典已被各方重视。但怎么学?如何才能准确、深入理解?
这里受百家讲坛各位讲史专家的启发(其实我们至今仍在讲授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选修课,其教学目的也是一样的),提出研读经典应该把经典放到中国历史文化环境中,我们的理解才会准确、深刻。如《黄帝内经》成书于西汉中后期,但由于秦汉一直延续的是反儒的基本政策,经典书籍难以保存、流传,学术的传承也必然受到限制,这是《黄帝内经》版本流传的问题。其次,我们在阅读《内经》时经常会碰到很多病名,对这些病古人有的有较详尽的论述,有的则只记载了名称或治疗方法等,这些其实都是古人据实记载的实践经验,但由于古今疾病谱的巨大差异,我们今天有的已经很难见到,而不能理解,有的则可能当今仍很多见,所以当然也比较容易接受。但无论历史沧桑,疾病谱或环境如何改变,基本的思维方法是可以借鉴的,况且历史还会重演(当然主要是指环境和疾病谱),当环境改变,或许将来又会出现类似古代的某些疾病。更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掌握古人分析疾病、认识疾病的方法,这样才能面对与当今更不相同的疾病,因为现在的疾病谱仍然在以很快的速度变化。
关于疾病谱变化的问题,以后有时间再作专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