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答水云的问题

(2008-04-08 09:41:29)
标签:

《黄帝内经》

问题解答

脉学

诊断

健康

1、《素问。大奇论》:“胃脉沉鼓涩,胃外鼓大”中的“鼓”和“胃外”应该怎样理解?

《素问·大奇论》是讨论脉象的重要篇章,尤其阐明了一些奇脉及其主病、预后等。“胃脉沉鼓涩,胃外鼓大”是对一种脉象的描述,指候胃之脉时,指下感觉沉涩鼓动(非通常之柔和、和缓),此处“鼓”有异常躁动之义,“胃外”是指胃脉之外(可以理解为胃—关脉之前—近寸脉处,或中取变浮取的感觉)。此句原文是对中风病所见奇脉的描述,虽然患者见有胃脉且鼓动,但并不一定是好现象,实际提示胃气受伤,心肝之火亢极,所以未必好治疗,需要分别不同情况,若不瘖(失音)舌转,为可治疗,三十天可以痊愈;若瘖(有失音),则可能要治疗三年才能痊愈;若年龄小于二十岁患此病,甚至有可能三年后就会死亡。

2、《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脉大,尺之皮肤亦大”,尺肤的大该怎样理解?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脉小者,尺之皮肤亦减而少气;脉大者,尺之皮肤亦贲而起;”对于此句的理解,首先应该明确脉大、小是什么意思,脉大是脉过三部,小则不足三部。其次是关于本句的注家注解,按新校正当为“脉小者,尺之皮肤亦减而少;脉大者,尺之皮肤亦大;”如果按这种注释理解,则恐怕还要把尺肤的大小调换一下,否则不符合实际,若调换了则意指寸口脉小,尺肤就相对大,寸口脉大,尺肤自然相对就少。但似乎不是作者的本意,我仍然愿意按未校正的原文理解,这样的话,意思是说:寸口脉小,尺肤也会绉缩而柔弱,寸口脉大,则尺肤相对绷紧而鼓起,这是符合实际的临床表现。

3、望诊和按诊切诊中如何辨腠理之疏密?

“腠理之疏密”通常不是通过望诊和按诊来判断,或者说不能简单地以望诊和按诊的感觉来判断,它包括很多含义。但可以通过望诊和切诊,望肌肤,切按肌肤来透过肌肤的软硬、弹力、干湿情况等来推测腠理致密与否。相关内容中医诊断学应该有介绍,此不赘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