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来时的风景(写在教师节)
(2008-09-08 11:49:57)
标签:
校园 |
分类: 田园散话 |
那些来时的风景
―――记我的大学老师曹素华女士
文/赖瀚林
一晃眼,校园离开我已经整整10年了。
10年,不过是人生里的一刹那,却足可以摧毁一个人的容颜和理想,可是人生里有几个10年呢。等你蓦然回首时,才发现一切早已物非人非,那些远去的人和事,竟有如隔世一般。而在岁月深处,除了曾经的初恋,还有谁能清晰的在你的脑海或心底留下深深的烙印呢?10年之后再回眸,在2008年的教师节里,我深深的怀念起我的大学老师曹素华女士来。
那时曹老师大约40来岁光景,印象中总是衣着朴素,素面朝天,永远面带微笑,永远谦和,浑身散发着一种知性女人的美。其实曹老师并非我的大学任课老师,而是当时的校报编辑,因为那时每个周末系里都会不定期的组织不同老师主讲的兴趣班,因为我比较喜欢编辑工作,也想毕业后从事这个行业,就参加了两次曹老师主讲的编辑兴趣班,当时我的问题特多,总喜欢提问,也不怕曹老师嫌不嫌烦,一来二去曹老师却对我的印象更深刻了。那时虽然我很喜欢舞文弄墨,但从未想过想在文学上弄出什么名堂来。但后来我曾经执迷于文学,全是因为曹老师。
那时因为家里穷,父亲早逝,老母亲一个人做农活供我读大学,因此在学校时我是省了又省,舍不得花钱,每次学校食堂吃饭,我都只买一块钱的素菜加一小块两毛钱的豆腐乳,有时周末偶尔买一回荤菜打打牙祭。有一次曹老师也去食堂打饭,看见了我的寒碜样,没有说什么,饭后她找到我,语重心长的对我说:我看过你写的诗歌,文笔非常不错,如果你不想让自己的文学天赋被埋没的话,欢迎你向校报投稿,有稿费的,诗歌每首50元钱,散文每千字50元。她特别强调了稿费二字。那时侯,每首诗歌50元钱的稿费对我吸引力太大了,这种吸引力诱发了我的创作冲动。于是我不断的写诗,写散文,每期都向校报投稿,也几乎每期校报上都会看到我的名字。在这种成就感后面,我慢慢明白了曹老师的良苦用心和对我的关爱。曹老师知道我要强,看我生活艰苦想帮我改善一下伙食条件,如果直接给我钱又怕伤了我的自尊,因此用稿费来激励我,用文学创作来磨炼我,既帮助了我,又让我得到了成长。
那时侯,每次去她的办公室,总是看见她趴在桌上比比画画的制版或改稿,只要我进去,曹老师总会放下手中的活认真的给我看稿,曹老师那时对我很是鼓励,每次对我的作品都会大加赞赏,同是也会很耐心的给我指出不足的地方,对于语法错误和遣词造句上的不妥之处,曹老师总会用红笔耐心的勾出,并提出正确的解释,甚至连错别字都一个一个给予纠正。那个时侯,我最期待的事就是每半月的校报出刊日,当自己的作品被印成铅字并被大家争相传阅时,心里面就会滋生一种莫名的喜悦感与成就感。只要有时间,曹老师总会乐意和我探讨当代文学思潮和文艺批评,在课余,曹老师还教给了我许多关于编辑的知识,以及如何做一个合格的编辑。那段时间里,除了课堂上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我从曹老师那里更多学会了一些生存的技巧。在她的鼓励和支持下,我感觉创作的灵感总是如泉涌一般,后来我已不满足校报上的小打小闹,在她的极力推荐下,我于是向市报甚至大型文学杂志投稿,多有斩获,并多次获奖。那个时侯,是曹老师指引着我进入了文学的殿堂,那个时侯,我曾经狂热的梦想着以后当个作家。但是人生无常,梦想早已远去,理想有时侯很美,现实确太残酷。多年以后,你会发现梦想其实不过是早晨起床时留在你眼角的一滴清泪。
几年的校园时光里,曹老师无时不像母亲一样给予我无私的关爱。曹老师知道我家境不好,每期的学费一直紧张,于是通过她报社的一位朋友给我找了一个难得的打零工的机会,每个周末去市里报社做副刊的“文字校对”,一天30块钱。这是我喜欢的工作,我很高兴的去了。很多同学都眼红我。后来暑假我也没有回家,就在报社打零工做“文字校对”,一个暑假认真的做下来,工资加奖金,居然也有近2000元钱,加上自己得来的稿费,于是第二学期的学费基本不用跟家里要了。因为这份零工,于是认识了报社副刊的编辑,在曹老师的推荐下,报社刊用了我的投稿,一篇暑假里创作的散文稿――《门前有棵苦楝树》,并且是头版头条,看着上面铅印的斗大的我的名字,竟说不出有多激动。后来这篇稿子让我获奖无数,也让我成了校园名人。已是后话了。
一转眼就毕业了。因为不满分配的工作,我决定只身南下闯一闯。那时“南下淘金”是个很时髦的词。好象南方遍地是金一样,人人都梦想去南方。但我很迷茫,因为对未来的无知,对命运的不确定性,对前途的无常感。临行时,曹老师邀请我去她家吃饭,说要为我饯行。那天,曹老师为我做了一顿丰盛的午餐,和我聊了很多,关于未来,关于理想,关于人生,关于处世等等,其它的话已记不清了,但有一句话,至今仍然铭刻在我的脑海里,并已成为我的人生重要信条。这句话,她用笔工整的写在新买的海明威小说《老人与海》扉页上并赠送给我:态度决定一切,付出总会有回报!她希望我像海明威那样,永远做个硬汉,不向命运低头。态度决定一切,付出总会有回报!这句人生信条,10年来一直是我受用不尽的宝贵精神财富,并且一直贱行着它。临行前,曹老师从口袋里掏出早就准备好的两百块钱要送我作盘缠,我一看急了。曹老师那时一月工资还不到800块,却要将四分之一的工资给我作路费,我想想都觉得很难过,死活不肯要。曹老师一看也急了,拼命往我手里塞,我们好象打架一般,你来我往,你推我让,最后曹老师生气了,跟我急:你不收下就是瞧不起老师哈,再说老师也不是给你的,是暂时借你的,老师还等着你以后还给我呢,不过要利息哈。我最后无奈收下了,拿着曹老师给我的两百元钱路费,我于是义无返顾的南下去了深圳。而这一别,从此天涯。
人生如白驹过隙,一晃10年就这样过去了。10年来,我一直到处漂泊,为人生而奋斗。总想要成功的人生,总想要出人投地,因此在类似司马相如“不乘高车驷马,不过汝下”的虚荣心趋使下,一直不好意思再回去看看母校,看看曹老师。两年前,当我再去母校时,得知曹老师竟早已升迁调走,后来去听说她调任的大学调查,竟一无所获。而当初曹老师“借”我的两百块钱,至今竟一直没有机会还给她了。
在生命的途中,我想每个人生都需要指引的,而匆匆的岁月里,那些擦肩而过的人和事,也许只如一缕轻烟,不留任何痕迹。可是那些对我们人生给予过帮助和指引的人们,却如山岗上的一轮晓月,皎洁高远,冷静而明亮,照着你来时的路,一如曹老师对我。
十年天涯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谨以此文,怀念我的曹老师,并祭奠那些远去的青春和曾经的校园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