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关于食品安全的话题总是时不时出现在公众视野中,老百姓也特别关心和关注食品安全的问题。到底怎样去规避食品安全隐患?如何让自己健康、放心选购食品?就要通过五看标签来达到目的,下面就让我们一一来看。
一看日期
http://s16/mw690/3dbf7d50gx6C02EwUlp4f&690
在食品标签上,一般会有两种日期显示:一种是生产日期,代表了这个孩子是哪天出生的;一种是保质期,代表了在什么时间段内,这个食品是相对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的。虽然大家现在的安全意识都提升了,但是也难免会碰到商家违背职业道德,销售过期食品的行为。很多朋友和我提到曾在某些大型超市发现有在过期的标签上面又贴上新标签的做法,尤其是一些保质期在1-2天的熟食上,容易动手脚。如果遇到这种该怎么办呢?过去大家一般都很无奈,只能选择把过期的食品扔掉,还生一肚子气,也没有什么好方法。以后大家就不用再这样生闷气了,随着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出台,大家以后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就有保障,有法可依了。《食品安全法》第96条规定“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销售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
也就是说,当消费者再购买到过期或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时,随时可以拿起法律武器要求生产厂家或销售商家按标准赔偿。
http://s2/mw690/3dbf7d50gx6C02FYuRjd1&690
二看名称、类别
我经常会遇到一些孩子向家长要乳饮料喝,家长也很不吝啬,孩子只要张嘴,就一一满足,甚或超量满足。我曾经问过一些家长是否了解这类乳饮料,家长基本都持否定态度,还有很多家长告诉我,觉得这就跟牛奶、酸奶差不多,只是味道更丰富的一类饮料。其实,家长们殊不知,这名称、类别的学问很深,下面我们就举几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帮助大家辨识名称、类别。
1、乳饮料
http://s1/mw690/3dbf7d50gx6C02HJR8Q00&690
所谓乳饮料,顾名思义就是含有一点乳的饮料,她和纯牛奶和酸奶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按照我们国家目前的规定乳饮料中含奶一般都不超过30%。而我们从她的配料来看,一般类似这样的乳饮料都是由水和一些食品添加剂组成,营养成分一般都不高,而且长期喝这些饮料还很容易导致营养不良,锌缺乏。
2、无蔗糖食品
http://s1/mw690/3dbf7d50gx6C02JD6MM40&690
很多朋友问我,对于一些糖尿病人群来说,购买无蔗糖食品是否代表着安全,可以放心食用?无蔗糖和无糖是一个概念吗?在这里我想说,两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要想清楚回答这两个问题,我们还是从普及一些关于糖的知识说起。
我们知道糖分单糖、双糖、糖醇三类。单糖又分为葡萄糖、半乳糖、果糖;双糖分为蔗糖、乳糖、麦芽糖、海藻糖;糖醇分为山梨醇和甘露糖醇。在所有糖中果糖是天然碳水化合物中甜味最高的糖,如蔗糖甜度为100,D-果糖的甜度为110。所以即便这个食品不含蔗糖,但如果含有果糖等其他糖,她的糖分不仅不会低还有可能会高。其次,对于高血糖的人群来说,葡萄糖的含量很关键,而蔗糖含有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果糖;麦芽糖含有2分子葡萄糖;乳糖含有1分子葡萄糖和1分子半乳糖。从这个成分上我们也可以看出,蔗糖在葡萄糖上的威力远远不敌麦芽糖高。第三,从概念上来说,所谓无糖食品是相对于常规含糖食品而言,无糖食品是以其他甜味剂代替精制糖。按照国际惯例,无糖食品不能含有蔗糖和淀粉糖(麦芽糖等)。因此,无蔗糖不等于无糖,而且对于很多高血糖人群来说,吃无蔗糖的食品不仅达不到不摄入糖的风险,还有可能会增加糖摄入的风险,因此在选购食品时一定不要被无蔗糖误导。
3、非油炸食品
http://s6/mw690/3dbf7d50gx6C02McwIJb5&690
很多消费者以为选购了非油炸的食品,就没有油,脂肪的含量就一定比较低,其实也不尽然,就如同无蔗糖食品一样,非油炸食品在制作工艺过程中也是会用到油的,而且有时候往往非油炸食品中的脂肪含量还可能会比未标注非油炸字样的食品还要高。所以,消费者在选购时一定要仔细看成分配料表对比后再选购。当然非油炸食品在其他方面还是有比油炸食品更多的一些优势,所以大家也要酌情选择。
4、调和油
http://s12/mw690/3dbf7d50gx6C02PjPqXab&690
我们经常会在超市看到很多橄榄调和油的价格低的让人可喜,很多消费者特别开心的在选购这些“物美价廉”的食用油,内心还沾沾自喜以为占了多大便宜。其实,殊不知,这又是一个让消费者上圈套的手段。调和油,又称调合油,它是根据使用需要,将两种以上经精炼的油脂(香味油除外)按比例调配制成的食用油。目前调和油只有企业标准,没有国家标准。也就是说,拿橄榄调和油举例,商家往里面放多少橄榄油完全是自己说了算,放一滴也可以称为橄榄调和油。了解了这个概念,大家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这类调和油的价格这么便宜了。所以,消费者在选择了这些调和油产品后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占了多大便宜。如果条件允许,建议大家还是尽量选择一些纯正的橄榄油、菜籽油等,虽然价格可能稍贵,但品质保证。当然,选什么样的食用油也有很多知识和技巧,在此不再赘述,有机会可单独就选食用油的知识给大家普及。
三看配料表
在每一种食品标签的配料表中,都会如实、清楚的标注这个食品中都含有哪些成分。按照相关规定,配料表中的成分要按照含量由高到低排列,也就是说,排在最前面的就是含量最高的。了解了这个知识,大家就会很容易发现许多食品的奥秘,也会发现我们以前对食品认识上的误区。还是通过举例说明:
1、色拉酱:很多消费者认为色拉酱的成分是鸡蛋等高营养成分,所以很喜欢用色拉酱拌凉菜,认为这样有助于减肥。其实不然,看配料表我们会发现,色拉酱配料的第一位是植物油,也就是说,她不仅不能帮助我们减肥,还有可能会导致肥胖。
http://s2/mw690/3dbf7d50gx6C02Z4vg5d1&690
2、强化碘的盐:从小学化学我们会知道,碘易挥发,因此强化碘加碘是不现实的,一般会通过氯化钠和碘酸钾来强化。
http://s11/mw690/3dbf7d50gx6C034caUi4a&690
3、饮料:我们日常饮用的很多饮料,像碳酸饮料、乳饮料等都是由水和一些食品添加剂构成,营养成分不高。
http://s13/mw690/3dbf7d50gx6C036LmwYdc&690
四看营养成分表
http://s2/mw690/3dbf7d50gx6C0392tzP41&690
看完了配料表,再看营养成分表。营养成分表会比较清楚的告诉消费者这类食品中的营养价值如何?能量是否高?营养标签中营养成分标示应当以每100克(毫升)和/或每份食品中的含量数值标示,并同时标示所含营养成分占营养素参考值(NRV)的百分比。举个实例来说,如果对于严格要求限盐的人群,不仅在日常做饭时要注意盐的控制,另外对一些辅食也不能小觑。一些类似辣椒酱、豆豉酱通过对其营养成分中钠的含量就可以测算出其盐的含量,控盐也要从控制对这类辅食的摄入入手。
http://s11/mw690/3dbf7d50gx6C03dPbVU0a&690
五看特殊标识
目前针对食品,有一些特殊标识是可以帮助大家更安全的选择的。如下图1所示:
http://s8/mw690/3dbf7d50gx6C03lwIiX37&690
图示1
http://s10/mw690/3dbf7d50gx6C03mQLpv49&690
图示2
而且通过图示2这个食品等级金字塔,消费者也能很清楚的了解越是塔尖的食品越安全可靠。
以上,就是我们通过五看帮助大家选购安全食品的方法,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让大家更安全、更健康的选购食品。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
人力资源管理师
中华中医药科普分会委员
原创博文转载请与本人联系
微博:@营养师王星
QQ:910564976 手机:1391025206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