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你知多少?(一)

标签:
健康 |
http://s16/small/3dbf7d50gdff1b80b0c6f&690知识点一:为什么钙有利于骨骼健康?
骨骼通过新骨不断生成的成骨作用和旧骨不断吸收的溶骨作用,使其各种组分与血液间保持动态平衡,这一过程就是骨的重建。除了牙齿以外,骨的重建终生都在持续,只不过随着年龄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具体说来:一岁以内的婴儿,每年转换100%,以后每年转换50%;儿童阶段每年转换10%;健康年轻成人骨吸收与形成维持平衡,每年转变5%;40岁以后每年转换0.7%;而老年人或绝经后的妇女其溶骨作用更占优势。只要存在骨的重建,就离不开钙,这种需求随着年龄阶段的变化而有所变化。
儿童期由于生长发育旺盛,对钙的需要量大,如长期摄入钙不足,并常伴随蛋白质和维生素D缺乏,可引起生长迟缓,新骨结构异常,骨钙化不良,骨骼变形,发生佝偻病;而钙充足则骨骼发育正常。
人在20岁以前,主要为骨的生长阶段,其后的10余年骨质继续增加,约在35-40岁左右单位体积内的骨质达到顶峰,成为峰值骨度。此后骨质逐渐丢失。妇女绝经后骨质丢失速度加快,骨度(质)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就不能保持骨骼结构的完整,甚至压缩变形。以至在很小的外力下即可发生骨折,即为骨质疏松。骨骼成熟时所达到的骨骼峰值,是防止骨质疏松危险性的主要因素。因此这期间也要特别注重钙的补充。
由此可见钙质对人体骨骼的生长、更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钙的充足有利于骨骼的健康。
http://s8/small/3dbf7d50gdff1ba617fe7&690知识点二、缺钙易患哪些疾病?
http://s3/mw690/3dbf7d50gdff1bf23ef72&690
http://s14/small/3dbf7d50gdff1c0298e2d&690知识点三、要判断一个人是否缺钙,应测量哪些指标?
(1)生化指标(总的认为钙的生化指标不是反映机体营养状况的合适指标,因为血钙浓度受严格调控而相对稳定)。
(2)钙平衡测定:钙的摄入量与排出量的差值是0则表现为钙平衡,为负值则为负平衡,为正值则为正平衡。
(3)骨质的测量:一般测量骨矿物质含量和骨密度。
(4)流行病学方法:在人群中调查骨质疏松和骨折发生率的关系。
知识点四、促进钙吸收的因素有哪些?
机体因素:钙的吸收与机体的需要程度和年龄密切相关。婴儿时期需要量大,钙的吸收率高达60%,儿童时期为40%,年轻成年人在25%左右,成年人仅为20%。钙的吸收率随年龄增加而渐减。
膳食因素:
乳糖能促进钙的吸收。由于乳糖和钙形成低分子可溶性络合物,促进了钙的吸收,因此乳糖可增加小肠吸收钙的速度;
维生素D对促进钙吸收起有重要作用。膳食中维生素D存在的多少或机体照射太阳光充足与否,都会明显影响钙的主动吸收;
适量的蛋白质和赖氨酸、精氨酸、色氨酸等均可增加钙的吸收,尤以赖氨酸作用最为明显。氨基酸可与钙形成容易吸收的钙盐,故膳食中适量的蛋白质可增加由小肠吸收钙的速度,但是过量的蛋白质摄入,则增加尿钙排出;
高脂膳食可延长钙与肠粘膜接触的时间,从而使钙的吸收增加;
膳食中钙的摄入量高吸收量相应也高,但是吸收率会下降;
酸性环境促进。糖在被肠道菌分解发酵产酸时,肠道的pH值降低有利于钙的吸收;
低磷膳食可提高钙的吸收率。
http://s3/small/3dbf7d50gdff1c3cfbe42&690知识点五、抑制钙吸收的因素有哪些?
1、机体因素
(1)年龄越大吸收钙的能力越弱;
(2)机体对钙的需求越旺盛,则吸收率越高;
2、膳食因素
首先是膳食中钙的摄入量,摄入量高,吸收量相应也高,但吸收量与摄入量并不成正比,摄入量增加时,吸收率相对降低;
菠菜、苋菜、竹笋等蔬菜中的草酸与钙形成草酸钙可影响钙的吸收;
谷类中的植酸会在肠道中形成植酸钙而影响吸收;
膳食纤维干扰钙的吸收;
食物中碱性磷酸盐可与钙形成不溶解的钙盐而影响钙的吸收;
抗酸药、肝素等一些碱性药物可干扰钙的吸收;
脂肪酸如果与钙结合形成脂肪酸钙,则影响钙的吸收;
蛋白质超过推荐摄入量时,也不利于钙的吸收。
http://s4/small/3dbf7d50gdff1c5b8cd93&690知识点六、补钙应多吃哪些食品?
http://s12/mw690/3dbf7d50gdff1cb07b91b&690
http://s9/small/3dbf7d50g7ccb6183bed8&690知识点七、钙的每天摄入量是多少?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
人力资源管理师
中华中医药科普分会委员
原创博文转载请与本人联系
微博:@营养师王星
QQ:910564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