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芒种时节话养生

(2013-06-04 20:34:38)
标签:

健康

http://s8/mw690/3dbf7d50gde53522f5a57&690

    芒种是24节气中的第9个节气,也是夏季6个节气的第3个。在公历的6月5日前后,太阳黄经75°,斗指巳位(南偏东向)。芒,指有芒的谷物,如晚稻、黍、稷等;芒也指忙,即从芒种开始要忙着种有芒的农作物,所以叫芒种。

“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牵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懒散,是对这个节气最好不过的描述。暑令湿胜会使人感到四肢困倦,萎靡不振。因此,要注意增强体质,避免季节性疾病和传染病的发生,如中暑、腮腺炎、水痘等。

 

饮食调养:

1:宜清补为主,辅以清暑解热护胃益脾。

2:饮食勿过咸、过甜。

3:根据体质选水果。

偏寒体质--温热性水果:桃子、桂圆、荔枝、榴莲、芒果、木瓜

偏热体质--凉性水果:猕猴桃、香蕉、甜瓜、西瓜、火龙果、山竹

平和体质--平性水果:葡萄、菠萝、苹果、梨、橄榄、李子、樱桃

 

生活起居调节:

一:芒种养生要根据季节的气候特征,在精神调养上应保持愉快的心态,忌恼怒、忧郁。

二:要晚睡早起,适当地接受阳光照射,以顺应阳气的充盛,利于气血的运行,振奋精神。夏日昼长夜短,中午小憩可助清除疲劳,有利于健康。

三、芒种过后,午时天热,人易汗出,衣衫要勤洗勤换。为避免中暑,芒种后要常洗澡,这样可使皮肤疏松,“阳热”易于发泄。

四、夏日要驱蚊。小心空调病。如有头痛要重视,夏日头痛非小事。

 

疾病预防:

一:多发心脏疾病,因此要少熬夜,避免工作过分紧张,生活要有节奏。

二:易患口舌生疮,因此要少吃辛热之品,如白酒、羊肉等。多吃黄瓜、青菜、绿豆。

三:女性易患妇科病,因此最好吃一些清热利湿之品,如绿豆;还应常吃健脾利湿之品,如薏米、山药、白扁豆、粳米粥等。少吃辛热食物。

四:警惕真菌病,所以湿天应经常更换内衣。 

在这里再给朋友们介绍两种药浴和美容的方法,所谓药浴就是在浴水中加入药物的汤液或浸液,或直接用煎好的汤药,以蒸气沐浴方法或熏洗全身或患病局部,达到健身防病的目的。

在药浴的过程中,除了水本身的理化作用(主要是温热作用)外,主要是药物对人体的影响。药物水溶液的有效成分,通过体表和呼吸道粘膜进入体内,根据不同药物的组方,可起到舒通经络、活血化瘀、祛风散寒、清热解毒、祛湿止痒等功效。浸浴的具体方法:以五枝汤(桂枝、槐枝、桃枝、柳枝、麻枝)为例:先将等量药物用纱布包好,加十倍于药物的清水,浸泡20分钟,然后煎煮30分钟,再将药液到入浴水内,即可浸浴。有条件的可每日一次,这种药浴方法适用全身浸浴液亦可用于局部泡洗。

女性中老年朋友可选择美容护肤方法:绿豆、百合、冰片各10克,滑石、白附子、白芷、白檀香、松香各30克研粗末,装纱布袋煎汤浸浴,可使容颜、肌肤白润细腻,体香驱邪。

 

餐饮养生:

西红柿炒鸡蛋:

[配料] 西红柿300克,鸡蛋3个,精盐、味精、白糖个适量。

[做法] 西红柿洗净切片,鸡蛋大入碗内搅匀。油锅烧热,先将鸡蛋炒熟,盛入碗内;炒锅洗净,烧热放油,白糖入锅融化,把西红柿倒入锅内翻炒2分钟后,将鸡蛋、盐入锅同炒3分钟,放 少许味精出锅即可。(糖尿病人不放白糖)

[功效] 生津止渴,养心安神。

http://s16/mw690/3dbf7d50gde536394025f&690



香菇冬瓜球:

[配料] 香菇、鸡汤、淀粉各适量,冬瓜300克,植物油、 精盐、姜、味精、麻油各适量。

[做法] 香菇水发、洗净,冬瓜去皮洗净,用钢球勺挖成圆球待遇用,姜洗净切丝。锅内放入适量植物油烧热,下姜丝煸炒出香味,入香菇继续煸炒数分钟后,倒入适量鸡汤煮开后,将冬瓜球下锅烧至熟时,用水淀粉勾芡,翻炒几下放入味精,淋上香油,即可出锅。

[功效] 补益肠胃,生津除烦。

http://s7/mw690/3dbf7d50gde535c2f8ce6&690



五味枸杞饮:

[配方] 醋炙五味子5克,枸杞子10克,白糖适量。

[做法] 五味子和剪碎的枸杞子放入瓷杯中,以沸水冲泡,温浸片刻,再入白糖,搅匀即可饮入。

[功效]滋肾阴、助肾阳。适用于“夏虚”之症,是养生补益的有效之剂。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

人力资源管理师

中华中医药科普分会委员

原创博文转载请与本人联系

微博:@营养师王星

QQ:910564976      手机:1391025206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夏至养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