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廊 正在褪去的纯真
(2012-11-19 22:51:36)
标签:
旅游 |
黄金周有了大理双廊行,一直想写点东西,但是懒病发作,直到今天才动笔。不成熟,双廊的朋友别见笑。
现在去大理的双廊,等待你的是一个热火朝天的大工地。小镇的出口处还在铺路,双廊镇和旁边的大建旁村里,有条件的人们都在改建或者重修自己家的房子,一纸批文已经是当地的抢手货,谁都希望能够赶上这班致富的快车。
自从几年前最早的驴友们发现了双廊这个洱海边的小镇,这里就成为了大理最新、最热的景点。杨丽萍是双廊的又一个招牌,虽然她很少出现在自己建下的别墅里,但并不妨碍那成为双廊最豪华的客舍。甚至她的四妹开设的“粉四”客栈也成为了当地的一个景点。
现在的双廊,纯真仍然没有完全褪去。当地人的脸上还能露出质朴的笑容,土生土长的双廊人还保持着白族人的好客传统。我在双廊最丰盛的一顿饭是在“三公主”家里吃的,三公主姓李,白族美女。父亲包了一大片山林,被戏称为山大五,行三的她也就被称为三公主。她在双廊的镇上开了一家土特产店,专卖自家山上产的山货。这一晚她请了好几位到双廊来玩的朋友到家吃饭,一桌子松茸为主的白族菜,还有三公主特意到果园里摘的水果,而这不过是我们与她的第一次相识。
一些到得较早的外地人欣赏的就是这份纯真,老马火锅店的老板原本是个媒体人,在这里开个火锅店乐趣远大于生计,见到我们这些陌生的吃客,也喜欢过来攀谈几句,大城市里冷漠的人情在这浓重了很多。
但这样的纯真就像双廊曾经的古朴景色一样,正在褪去。游客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他们也成为了这里的上帝,上帝说:“要有海景房。”洱海边最好的地段就被开发成了别墅。上帝说:“要有卫生间。”一间间白族民居就被改成了现代化的客舍。上帝说:“要有宽带,要有卫星电视。”于是一个原始的小镇就变成了一个偏僻一些的城市。
巨大的利益让小镇上人与人的关系不再纯洁,划船带我们游洱海的老伯指着洱海边最好的房子,一家家地报着主人的名字,都是当地的干部。家家都在想法挣钱,房东家隔壁新开了一家饭店,除了咸几乎就没有别的风味,一位老伯说:“他们家根本就不会做饭。”这个黄金周开始有一些客店的老板和商家哄抬物价,这让三公主这些本地人相当看不惯,在微博上她和一位自己的朋友讲起来时,生气地说:“丢我们白族人的脸。”与老马不同,更多的外地人建起的酒吧与客栈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面孔,店里经常会看见“私人地方禁止参观”的告示。很多老板的脸上写的是两个大字“生意”。
在商品经济面前,脸可能是最不重要的东西了。10年前我去过香格里拉,当时还叫中甸,那时候县城里的人依然纯朴,老实得接近木讷。但在10年后,一位朋友去了之后感慨地说,在香格里拉在当地人家门口照相都要被收钱,这里已经被完全商业化了。
现在的双廊正在走上一条曾经的丽江、香格里拉都走过的道路,在商业化的侵袭下,当地人无法分辨究竟什么才是这个小镇最大的魅力。最初到来这里的人,欣赏的就是这里的纯真,但为了取悦游客,这样的纯真正在不断褪去。
这很像一个老套的笑话,一个长着虎牙的美女被剧组相中,为了上镜好看些,她特意去拔了虎牙。开机的那天,导演气急败坏地说:“我看中的就是你的那两颗虎牙。”
总有一天,当纯真完全褪去之后,人们被厌倦双廊这里的过度商业化,一如厌倦丽江与香格里拉。游客们可以背起背包去寻找下一站的纯真,可是双廊人呢?他们将永远无法回到纯真的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