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沙特阿拉伯人的家庭生活

(2013-04-21 20:58:18)
标签:

旅游

分类: 行走江湖

沙特阿拉伯人的家庭生活

@李志题 沙特阿拉伯八记之四

此次来利雅得参加杰纳第利亚文化节的非穆斯林中国人,许多之前对伊斯兰文明知之甚少,甚至头脑里存在大量的错误印象。我试图在互联网上全面搜寻关于沙特阿拉伯王国的详细中文信息,所得却支离破碎,道听途说的多,有参考价值的少。这说明中国人对这块富裕而神秘的土地关注还不够,许多资料还有待翻译,补充。相信随着文化、经贸往来的增加,相互之间的了解会越来越多。

在开往园区的汽车上,我听一位穆斯林朋友讲,他二十多年前就有幸来过沙特,那时候富足的沙特人民也知道中国人穷,所以就会开车用麻袋运来大量的现钞,送给远道而来的中国穆斯林兄弟,而且你都不能拒绝。如今中国人也有钱了,但是穆斯林之间的兄弟情依然浓厚,大家虽然彼此可能素未谋面,但是一见面就相见恨晚,沙特穆斯林一如当年般热情,无私地将最好的礼物馈赠远道而来的兄弟。08年中国遭遇汶川大地震,沙特是捐助救灾资金、物质最多的国家。

来沙特之前,我的脑海里曾经预设过许许多多在这里可能遇到的困难,但是事实上基本不会遇到。不管是在活动场馆,还是在利雅得市区的大街小巷,遇到的这里的人们,一看到我们的工作牌,知道我们是为杰纳第利亚文化节而来,都非常友好,会用汉语说出“你好!再见!”还会用汉语说出“发票!”相视一笑,一下子消除了彼此之间的隔阂。特别是阿拉伯的孩子,见到我们拿着相机,纷纷微笑着往镜头前凑,都想把自己天真烂漫的美丽童颜永远地定格下来。在利雅得待了几天以后,我不再觉得这个神秘的国度生疏,也不会产生身在异乡的陌生感,一切都变得熟悉而亲切起来。

那天我们从马斯马克城堡出来,又逛了沙特阿拉伯国家博物馆,天已经黑了,我们没顾上吃晚饭,就乘车来到利雅得市的制高点——王国大厦。在王国大厦看利雅得夜景是许多游客的必备项目。王国大厦(KingdomTower)位于利雅得市中心,由沙特王子建造,总耗资折合人民币36亿多元,是利雅得最高的摩天大楼,也是利雅得最大、最重要的经济金融中心。王国大厦在建筑设计上与当地的气候特点非常契合,中间的圆拱型空洞设计能抵抗当地频发的沙尘暴,减少飓风对建筑物的影响,又被解读为阿拉伯男人穿白袍白袍、罩头巾的形象,被美国著名旅游杂志《旅游者》评为最新现代化建筑的“世界新七大奇观之一”。

我们在入口处买了门票,在电梯口排队好久才依次进入电梯。乘坐电梯,中间换乘一次可以抵达王国大厦的99层。在阿拉伯世界以单数为贵,所以他们的串珠一般是33颗,而楼层的总层数一般为单数,而且从楼房的第二层作为计数的起点。

这一天能见度非常高,站在顶层的观光通道里,利雅得整个市区的夜景一览无余,灯光璀璨,格外漂亮。也只有这个时候,你才能发现利雅得的城市之美。在白天的风沙下,建筑颜色单调的沙漠绿洲城市,真的缺乏美的感观。而夜幕降临后,由于利雅得的城市照明格外明亮,就弥补了各种缺憾,让城市的形象换了新颜。当然,能够做到这样,是以强大的石油资源作为后盾的,是别的城市难以望其项背的。

带我们来参观的朋友说,在观光通道这里我们不能隔着玻璃拍摄城市的夜景,因为这里的“拍照权”已经被别人承包了,要想在这里拍照或留影,只能用他们的设备。当然,使用手机等非专业摄影设配拍照不在限制范围之内。这是我第一次听说门票里不包括自由拍照权利的事情,真是听来稀奇。后来,我发现,只要观光通道里一有人拿出单反相机拍照,就会有人上前阻拦。

在楼顶观光完毕,我们回到楼下,有三层属于购物场所,已经有些疲惫的女同胞一看到可以购物,立马两眼放光来了精神。大家四下散开,各自朝向自己的目标。我漫无目的地转了两圈,乘坐扶梯来到地下一层,这一层有许多的快餐店,肯德基、麦当劳等各类西式快餐均在其中,还有粤菜摊位,种类真的很是丰富,前来就餐的人也是络绎不绝。这对于我来说真是意外的收获。

此前我非常想寻找机会走进沙特人的日常生活,可是在利雅得的街道上,除了来往穿梭的汽车,很少能见到以家庭为单位的沙特人活动。可是在这里,我轻而易举地遇到了这么多的沙特家庭,此时也是他们一天中比较惬意放松的时光吧。

来到这里,我才真正体会到从网上看到的关于沙特男女社会活动的种种说法。果然,在这里,大部分餐饮经营者的售卖区都是按照单身男士和家庭为单位分开,单身男士不会跑到家庭区点餐,妇女也不会跑到单身男士区点餐。而就餐的场所,也是如此分开,男宾区不允许女士进入,单身男士也不被允许进入家庭区。负责监督的“道德提升及罪恶防范委员会”成员(即俗称的宗教警察)在警察的陪同下四处逛游,专管违反禁令的人。在家庭就餐区,我注意到就餐的女士们大都摘下面纱,面露微笑。也有部分女士没有摘下面纱,就餐时就将食物和饮料送到面纱下。

后来,我听一位服装设计的专家讲,在沙特,即便是婚礼这样重要的场所,也是男宾、女宾分开,这样女士们才能脱去黑袍摘下黑纱,换上时尚靓丽的时装,在女人们面前一展自己的魅力和风采。

有一天,我们一帮男男女女忙完一天的工作之后,想找一家口味好一点的餐厅用餐,结果去了好几家店,刚到店门口就被服务生拦在门外,他们明确表示,店中没有家庭区,所以女士不能入内。这种将顾客拦在门外有钱不赚的做法,恐怕会令大多数中国人难以理解,在国内,只要有利可图,还有什么不能做的呢?可是这里是沙特阿拉伯,这里没有什么比对古兰经教义的无条件遵守更重要。在沙特,妇女的社会生活在种种限制之下归于家庭,沙特妇女据说接受非常好的教育,却很少有机会参加社会活动,他们的活动范围,更多的是在家庭中。

在沙特,一个男人可以娶四个老婆。这对于我们中国人其实也并不陌生,因为六十多年前,我们的祖父、曾祖父辈,也是一夫多妻制,且这一习俗由来已久。恐怕这也是中国人特别关注沙特的婚姻制度的原因之一。和在沙特生活多年的中国人聊起这个话题,他们说在沙特也不是所有的男人都有条件娶几个老婆,因为娶老婆是要以雄厚的经济基础作为支柱的,首先,你要为所娶的每一位老婆提供单独的住所,车辆和生活费用,其次,你还要为老婆娘家提供一笔价值不菲的嫁妆。在沙特,即便是一个男人娶了几个老婆,老婆只见也没有尊卑之分,他们从丈夫那里所获得的待遇都要是平等的,如果丈夫偏心被老婆们发现,那就惨了。所以,在沙特,大多数平民百姓家庭,都和中国家庭一样是一夫一妻,不同的是,沙特夫妇可以生多个孩子。


沙特阿拉伯人的家庭生活
沙特阿拉伯人在休憩

沙特阿拉伯人的家庭生活
沙特阿拉伯妇女在观看演出

沙特阿拉伯人的家庭生活

随处可见的清真寺

沙特阿拉伯人的家庭生活

远眺王国大厦

沙特阿拉伯人的家庭生活
沙漠风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