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红了为何还要“发紫”,“失足”原来没犯大错(同前)
(2020-03-09 04:34:01)
标签:
红得发紫失足 |
分类: 教育励志 |
53.既然红了为何还要“发紫”
某人红了,某星红了,足以表示其取得的成就或博得的赞捧。但是还有“红得发紫”,更厉害了。
紫色,原本被看作邪恶的颜色。《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
可是到了唐代,“紫”到了“红”之上,三品以上官员着紫色官服,四品着深红,五品着浅红,六品着深绿,七品着浅绿……白居易诗云:“有何功德纡金紫,若比同年是幸人。”这是因为他在晚年曾任秘书监、侍郎、尚书等三品以上官职,着紫色官服。
54.“失足”原来没犯大错
“一失足成千古恨”,人们常以此比喻犯了错误,甚至是极大的罪行。其实“失足”的本义并非如此。
《礼记·表记》有“子曰:‘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意思是“孔子说:‘作为君子,不能在人前失去进退的尺度,不能失去容色的庄严,不能失去说话的分寸。’”因此,失足本义只是一个礼仪不周的问题,是可以改正的错误。后来才渐渐地失去了本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