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子菜源于明初,远早于后进入京城各菜系。
(2019-12-09 05:17:34)
标签:
老北京口子菜明初 |
分类: 美食佳肴 |
据《北京土语词典》,口子指街口的同行业者聚集接头处,可以交流信息,等候雇主。说口子菜是真正的京味儿,原因有二:一是早年的口子老师傅亲口说过“我们祖辈是明朝初年跟着永乐爷从安徽来的”,二是满族入关前没有婚丧宴宾的习俗,满族入关后逐渐融合汉俗,才在婚丧时办宴席。因此口子菜不是满族带来的,而是明朝北京已有的,是明初大移民时口子师傅从安徽、南京等地进入北京的。他们所烹饪的菜肴开始是宁、皖风味儿,与旧京原有的幽燕风味儿融合,形成明代北京味儿。满族入关后,又融入辽东风味儿,形成清代北京味儿。在清中期,口子师傅又学习了御膳房的一些烹饪技艺,最终形成了清末民初的口子菜。
“口子”厨师什么价位的席面都能做,如最高价五百元(以该书出版时货币约估)可以有海参、鱼、虾;三四百元有鸡、鸭、鱼;二百五十元为红焖肘子、米粉肉、四喜丸子等。办事人家只能出一百元,也能做出四炒、两烩、一汤、米饭、花卷,或四炒、一炸酱、一打卤、“面码儿”、面条。总之,东家出多少钱,口子总能办的有模有样,不同于饭庄、饭馆的吃主要按定价付钱。
前一篇:真正的京味儿菜---“口子”菜
后一篇:口子菜的兴与衰(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