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以来北京城内城城门和城墙(除正阳门)及皇城墙的变化
(2019-11-24 05:18:58)
标签:
北京内城变化 |
分类: 历史遗迹 |
1900年,崇文门箭楼、朝阳门箭楼和内城西北角楼都在八国联军的进攻下倾毁。
1902年,在英军主持下打通祟文门瓮城,修了双向铁路券洞。
1903年,重建朝阳门箭楼。
1912年,东安门在军阀混战中被焚毁。同年,皇城城墙除南面和西南面保留一段外,大部分被拆除。
1915年至1919年,拆除朝阳门、东直门、安定门、德胜门四个城门的瓮城。
1921年,拆除德胜门城楼。
1924年,在内城南城墙西部新辟和平门。
1927年,拆除宣武门箭楼。
1930年,拆除东直门箭楼、宣武门瓮城和箭楼城台,以及内城西南角楼。
1935年,拆除阜成门箭楼。
1939年,在内城东西城墙上分别开了启明门(光复后改名建国门)和长安门(光复后改名复兴门),其实就是豁口。
1950年,西安门因夜间棚户失火,连累城门被烧为灰烬。
1950-1953年抗美援朝期间,为便于在战时疏散民众,在内城城墙上增开了大雅宝胡同豁口、北门仓豁口(东四十条)、鼓楼大街北豁口、新街口豁口、官园西豁口、松鹤庵胡同豁口等6处豁口(此前已开东直门北小街豁口和武定侯豁口2处)。
1953年,拆除朝阳门城楼及城台、阜成门瓮城及箭楼城台。
1955年,拆除德胜门城台。
1958年,拆除朝阳门箭楼、东直门箭楼城台、
1959年,拆除内城部分城墙
1965年至1966年,拆除内城南城墙、宣武门城楼、崇文门城楼,以及北京站经建国门、东直门、安定门、西直门、复兴门环线城墙和城门。
1969年,拆除西直门和安定门城楼和箭楼。
1976年,唐山大地震导致德胜门箭楼出现裂缝,原拟拆除,改为加固,得以保留。
崇文门至内城东南角楼及内城东南角楼以北一段明城墙,因修建北京站时依城墙搭建工棚,后成为仓库和住房,把城墙包裹其中,才得以保留。2001年起腾退这些仓库和住房,号召市民捐助散落在各处的城砖,修补城墙,并于2003年建成明城墙遗址公园。
内城西城墙南端与外城北城墙西段结合部长约100米的明城墙,因地铁施工时用作堆放建筑材料的货场围墙而得以保留。1988年修复了这一段城墙,并在上面建了一座不符合规制的“八瞪眼”箭楼。(不是许多媒体讹称的西便门,西便门位置在现在的西便门内大街北口偏南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