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达改建北平城,朱棣重建北京城

标签:
明清北京城 |
分类: 历史遗迹 |
徐达、常遇春率领明军攻克大都,元顺帝早已带着城中的蒙古人遁逃漠北。明军放火烧毁了元皇宫所有建筑。此时,朱元璋已经定都应天(今南京),大都的京城地位不再,改名北平。由于北平城内,特别是北半部人烟稀少,不易防守,徐达在镇守北平期间将北城墙南移五里,位置就是现在的北二环路。
后来朱棣(永乐)做了皇帝,把首都从南京迁到北平(南京的首都名义上还保留),改名北京(这是现在的北京正式定名的开始)。于是又大兴土木,重建京城:将南城墙移到现在的前三门大街位置,在原中轴线上重建皇城、紫禁城、皇宫、太庙(现在的劳动人民文化宫)、社稷坛(现在的中山公园),尤其是为了给紫禁城建一个风水上的靠山,挖掘南海(现在中南海的南部),泥土堆积为景山。还陆续修建了天、地、日、月、先农、先蚕(现在被北海幼儿园占用)等坛。
明嘉靖时,为了加强北京的守卫功能开始修建外城。但是由于财政紧张,外城只建了一半就收尾,形成了北京城凸字形外型,至今。
(见下图)
注:所谓刘伯温建北京,纯属子虚乌有的传说。景山也不是用煤堆成的。
前一篇:元大都城布局的两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