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因位于东面函谷关、西面大散关、南面武关、北面萧关之中而得名,是秦岭、陇山、黄土高原和黄河之间的一个盆地,为“四塞之国,金城千里”,是古代理想的建都之地。历史上有13个王朝定都于此,从秦汉至隋唐一直是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关中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土壤肥沃,有渭河等河流提供生活和灌溉用水,兼航运之利。
郑国渠的修建,又改善了渭北旱地和盐碱地的种植条件,提高了农业单产。
但是自五代起,关中地区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到了清代已无“天府”之称。“渔网依沙岸,人家傍水田”的诗情画意已经消失。八水绕长安的美景不复存在。关中之西的陇东高原茂密森林从宋代就被完全破坏。
唐贞观年间的一次大地震,使秦岭抬高几百米,造成关中降雨量明显减少,连带地下水位逐步降低。
加上城市的发展(如西安和咸阳已经几乎连在一起)等因素,使得关中“天府”难以恢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