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选择性必修课程模块1.2.3内容(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内容)(高中新课程提要之一〇八)
(2018-11-02 04:44:29)
标签:
高中信息技术选择性必修 |
分类: 教育励志 |
模块1
1.
数值和数据的基本含义。
2.
设施的价值与意义。
3.
问题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4.
能编程实现其相关操作。比较数组、链表的区别,明确上述两种数据结构在存储不同类型数据中的应用。
5.
概念和基本操作,并编程实现。
6.
理解抽象数据类型的概念,了解二叉树的概念及其基本操作方法。
7.
算法与数据结构的关系。
模块2
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知道网络的结构、特征、类型及演变过程;理解计算机网络与通信、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意义。
2. 认识常见网络传输介质的特性,理解影响网络传输质量的主
要物理因素;描述网络的拓扑结构及不同类型网络的主要特点。
3. 熟悉TCP/IP协议(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的主要功能和作用,理解网卡、交换机、路由器等基本网络设备作用和工作原理。
4. 了解网络操作系统的功能,能使用基本网络命令查询联网状态、配置情况,发现故障。
5. 熟悉常见网络服务的应用情境,能识别网络资源的类型,利用适当的工具在计算机和移动终端上生成与分享网络资源。
6. 认识网络应用中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重要性,了解常用网络安全协议(SSL<</span>安全套接层>、IPScc<</span>网际协议安全性>等协议)的作用;能够设置及使用简易防火墙,能够使用适当工具对数据和终端设备进行加密。
7. 掌握物联网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了解与物联网相关的设备及其功能,描述其工作原理。
8. 体验物联网、“互联网+”以及其他相关网络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应用(如Bluetooth<</span>蓝牙>、NPC<</span>近场通信>等),探讨创新网络服务对人们未来生活、工作与学习的影响。
模块3 数据管理与分析
1. 结合生活实际,认识到数据是一种重要的资源,通过科学管理与分析数据,可以使数据实现其应有价值,感受数据管理与分析技术的重要性。
2. 结合具体案例,初步了解分析业务需求、建立数据管理与分析问题整体解决方案的基本过程;尝试对既定方案进行分析、评价,发现问题并优化方案。
3. 结合案例,了解数据采集途径的多样性;能利用适当的工具对数据进行采集和分类;认识噪声数据的现象和成因;理解不同结构化程度数据(包括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的区别,以及在管理与应用上的特点。
4. 结合案例,了解关系数据模型的基本感念,掌握设计简单关系数据库的逻辑结构的方法。
5. 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关系数据库,了解数据库基本的数据查询方法(如选择、投影、排序、统计等),能使用结构化查询语言进行简单的数据查询。
6. 结合案例,认识数据丢失的风险,利用实时备份与定时备份、全备份、增量备份与差异备份等多种方法进行数据备份。
7. 了解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如对比分析法、分组分析法、平均分析法和相关分析法等);在实践中选用适当的数据分析工具,分析、呈现并解释数据。
8. 运用数字化学习方式,了解数据管理与分析技术的新发展;结合恰当的案例分析,认识数据挖掘对信息社会问题解决和科学决策的重要意义。